第442章 442.一封朝奏九重天(1/2)

第442章 442.一封朝奏九重天

叶李这么一说,张巡想想也是。无论元军在云南如何折腾,始终改变不了元朝在云南军力贫弱的现实。总不能说大都方面从西藏绕道,向云南输送援军吧。

真要是有这个投送能力?忽必烈直接去打四川算了,难度显然更小。

瞧瞧带宋为了把两万宋军送进四川,前后筹备了大半年,几个省联动,单单是调集粮食,就像赵孟说的,让真州好些一等户二等户破產了。

地方上元气大伤,许多地方官府都落下了大亏空。怎么著也得再让地方上养一养,才能够再培养出足够多的一二等户,来为宋军干后勤。

还是先顾眼前吧!

赵孟在张巡的推荐下,正任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虽然也没说升多快多快,却也算是临安中枢一个小有权力的官僚。

也就是有张巡的面子,加上赵孟真系赵家近支宗室出身,这任命报上去几乎是秒批。据说谢太后还把赵孟的名字写在了自己使用的屏风上呢,听到老赵家居然出了个张二都认可,还举荐的良才,高兴坏了。

再怎么说,赵孟那也是姓赵的,不可能和张巡穿一条裤子吧。

尤其是得知张巡还派人去检抄了赵孟的家,发现赵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宗室之家,没啥大財之后,便给赵孟赔礼道歉的事,更加欣喜。一则是觉得张巡还尊重老赵家,二则是估摸著张巡怕难以收场,加上赵孟確有才学,这便写了推荐书。

高兴啊。

所以咯,赵孟上了两天值,熟悉了一下临安行在內的各路情况。暂时拒绝了某些或明或暗的拉拢,拜见了宗室的领头羊荣大王赵与芮之后,就开始擬写那份掘老赵家根的上书。

当然其间也有陆秀夫的催促,陆秀夫执掌户部左右藏,这些年左支右出,已经算是把闪转腾挪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他本身其实並非什么精擅理財的大臣,

纯属赶鸭子上架。重点是他干这个宰相,朝廷还真没停转,於是连谢太后都不希望他走人。

各个都指望著陆秀夫再接再励,能够把已经一潭死水,根本找不到活源的带宋財政给管起来,搞上去。

呵呵,这位置谁坐谁知道,能要人半条命。

不过有一个宰相天天来打气,这感觉也挺好的。至少赵孟觉得挺好的,有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感觉。

干了!

一封朝奏九重天,幸亏他姓赵,没有夕贬潮州路八千。赵孟关於分散和迁移安置在院宗子中总麻亲宗子的奏章,在整个临安有如黑蜘蛛炮炸粪坑。

一声炮响,不仅把谢太后和小皇帝赵湿给炸的惊讶方分,连前头和赵孟面谈,觉得自己老赵家还算后继有人的赵与芮都嚇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