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351.张巡大事不糊涂(2/2)

等眾人退走,张巡请李株留下,先是恭恭敬敬的给亲娘舅鞠躬致歉。咱不是针对你,纯粹是就事论事。

天大地大,娘舅最大。这说法不单单是常州有,全国各地其实都有,只因娘舅是自己母亲一方最重要的长辈。

而按后世的说法,娘舅是和你百分百有血缘关係,又无法分割你家財產的关係最近的近亲属。

是以很多事情,乡里家里都是请娘舅来评评理,

请李株別动气,刚刚反驳你,是为了国家大事,咱俩还是亲舅甥。

倒是李株只是坐在那里嘆气,直言自己老了,差点误了国家大事,是他自己欠考虑。只想到了四川部分的局面,没有考虑全国的形势。

为什么不早点上表呢?

此前江陵为阿里海牙占据,以及元军围攻夔州,消息根本递不出来,那就不提了。后来想递,

也只能依靠外部援兵援粮的部队退走时,才能捎带信函出来。

一则是因为沿江的驛站烽燧全部被元军破坏了,二则便是元军占领区也大饥荒,许多元军就分成小队,在宋朝控制区內抄略夺食。

出城几十个人,那还不够元军吃得。

出城几百上千人,那城还守不守了?

全川就剩下那么小几万人的军队,还得防御山城寨堡,拉出去上千人护卫送信,城堡就只能放弃。毕竟野外就有小股抄略的元军,到处找食吃。

喷。

闻言张巡只能微微頜首,四川的局势坏成这样,其实也和第一次援救裹阳,抽走了数万川兵有关。

要是四川还有二三万机动野战兵团,那也不至於被李德辉和杨文安欺负成这样。只能说全国真是一盘棋,牵一髮而动全身。

为了救裹阳,放光了四川和两淮的血。结果裹阳一破,诸路瓦解,连个防御都组织不起来,由著元军高歌猛进到临安。

若非出了个张巡,带宋根本活不到德佑三年。

“咱们这大宋(哽咽)究竟会变成(哽咽)什么样子?”李株只是感慨,局势看似平稳,实际上是平稳的变坏,根本看不到变好的曙光。

在另一侧,吉大王赵是正在同自己的娘舅杨亮节坐谈。方才在幕府大堂上的爭论,赵是虽然半点意见都没发表,可至少看的还是明白的。

那张巡其人果然极忠极义,慷慨於王事,真乃古今无双之良將。

“是啊,文宋瑞处事多谨慎,张尔行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