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323.虚言恫嚇骇宋使(1/2)
第323章 323.虚言恫嚇骇宋使
万万没想到,这么简单,且並不触及什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小变动,在送进选德殿,交给二圣阅看之后,竟然被直接否决。
连帮著把表章送上去的陆秀夫都有些疑惑,你要说什么触及后宫勛戚,赵氏宗室的利益,动了这些人的蛋糕,那二圣否一否,也可以理解。就免一个刺字而已,让招募来的兵士不再被污为所谓的“贼配军”,怎么还要否?
就因为刺字!
坐在政事堂內的陆秀夫一时间没想明白,倒是在堂內办差的金应,跟著张巡打过几阵,略一沉思,便把七八名在堂內外站班或者服役的军士给叫了进来。
怎么说呢?陆秀夫还挺疑惑地,直到金应让这些士兵把自己的刺字给露出来,好些人才恍然大悟。
毕竟他们都是诗礼缨簪之家出身的进士官僚,从小根本接触不到刺字或者纹身一类的东西,对这玩意儿的印象和认知都是非常浅薄的。也就是隨营打过仗的金应,见得多了,才有几分概念。
军士们露出自己的手臂,或者左耳,当然也有刺在手背的,横竖就这附近。一般不会刺在正脸或者胸口,刺正脸的也就是罪犯了。甚至罪犯也大多是刺在两耳的耳侧,或者额头稍侧部位。
等站起身来一观瞧,陆秀夫突然就懂了。
因为这些军士的手臂上,有的刺著“殿前八”,有的刺著“侍卫十”,更有刺著“义勇扶宋”的。
“殿前八”就是殿前司左厢第八指挥的兵,“侍卫十”就是侍卫亲军步军第十指挥的兵,
而“义勇扶宋”的则是先帝赵,当今赵湿,多次下詔各地官军进京勤王,临时招募的各种兵勇。
现在全都一股脑的混编,充实在临安的八万大军之中。
除了最简单的表明身份军籍之外,还客观上表明了一个事实。也即这些军士是带宋的军士,是朝廷,是赵家的兵。
懂吗?不是任何其他人的兵,明明白白的刺著,这是我老赵家的兵。
確实,现在这个年代还刺字,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军事意义了。毕竟那些投效军前,奋勇杀敌作战的军士,都是不刺字的勇敢。可这些勇敢到底是少数,也就占到军队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军队,还是要刺字的。
刺了字,就明明白白的显出他们赵家兵的身份!
怎么样?
反正在二圣这一关,是通不过的。
被送到大都的张逞和杜滸在安排的馆舍內先是等候了半个月,他们从淮南出发到抵达大都,前后七个多月,再等几天倒也无所谓。
只是元朝廷派来的人员禁止他们离开馆舍,唯允许在馆舍內活动,令张逞稍微有些失望。如此一来,他的日记就没有可记录的內容了。
一开始他还能够和来送饭菜饮水的僕役聊聊天,后来被监管的元朝官员发现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和他聊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