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270.淮盐弊病千万端(2/2)

偏偏宋朝的淮扬还实行专卖制度,原本的分销通商制度,在南宋后期已经崩盘,全靠行政命令强行抑配。

盐政官吏將沙土混杂进入盐巴之中,强行售卖给盐商。盐商还需要为此每斤盐缴纳25钱的引钱,9钱的地方税,离开两淮的过税7钱,往来两淮船只的往税1

钱。

宋朝廷从亭户手中徵购食盐,每斤只有区区的四文钱而已。

如果四文钱给到实处,这盐政也不会崩盘。可是盐政徵收的税是朝廷的,一斤盐兑三成土,有本事在盐政上吃饭的还觉得这样来钱慢。

那怎么办?一方面强行提高亭户的专购量,不是一倍两倍,是十倍二十倍,

將多购的食盐私吞。一方面又亲自投入到私盐的贩卖之中,直接掠取其中的利润。

最后的的结果还是一样,根本生產不出这么多盐,煮盐亭户大面积逃亡。且最终转变成私盐的生產者,又和地方上的盐徒、盐梟抱团,武装抗拒官府。

朝廷的绝大部分官军,那战斗力还不如私盐贩子呢。

李庭芝在两淮时,就对此进行过整顿,並且取得过一定的成效。但是一场大战,烽火连绵,两淮的盐政还是崩盘了。

且无可救药!

为什么?因为上面还有个朝廷。只要盐引能当钱来用,你看朝廷印不印吧。

现在之所以不印,那是因为已经和废纸一样,没人认了。

再者亭户都隱匿了起来,全都不在官府的簿册上,生產也无从谈起。不过在朝廷的滥发大问题面前,这都算是小问题。

你?还是我?有本事给朝廷啪啪两个大耳刮子,禁止他再发盐引?

哪怕文天祥和陆秀夫当宰相,真要是穷起来,会不会超发个几万引的盐引?

毕竟获得一张盐引1,盐商就要向朝廷缴纳四贯以上的费用。

十万张纸一发,四五十万贯立至,哪个封建执政者都忍不住。

除非,除非两淮真的彻底藩政化,只认两淮安抚大使的盐引l,不认朝廷的盐引。但这就又有另外一个问题了,淮盐行销两浙、两江和湖广,这些地盘可都不是淮南的属地。他凭啥接受你的淮盐呢?

朝廷之所以有资格发盐引,是他同时用官府的公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盐在某些地区的垄断销售。

配套的是打击私盐,惩处盐梟,並且维持盐价高昂等一系列的工作。不从淮扬上发財,朝廷和地方哪有动力去干这件事呢。

完全就是一个死结,谁来都没办法打开。甚至张巡去做了皇帝都没用,因为朝廷没钱,最终的结果还是往下刮,无非就是刮谁的说法罢了。

今天不去刮煮盐亭户,明天还是会在煮盐亭户身上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