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270.淮盐弊病千万端(1/2)

第270章 270.淮盐弊病千万端

早就接到票报的贾余庆居然站在廊殿的台阶上欢迎张顾,他可是参知政事,

被尊称为相公的人物,来欢迎一个七品的说书,这令张颁深感讶异。

其实没啥,要是张巡奉命再来临安陛见,那贾余庆得屁顛屁顛跑到余杭门外,在运河上搭好浮桥,欢迎张巡。

谁叫全宋唯一一付家当在张巡手里呢。

朝廷里的各方势力,敢於和文天祥、陆秀夫在殿堂上大吵大闹,你看有谁敢派人去常州和张巡逼逼赖赖吗?没有啊。

大伙儿心里面同明镜似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跋扈的军將你也欺?我看你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瞧见张颁还只是个说书,贾余庆直言低了低了,就是侍读也属应当。和风细雨的同张顾聊了一刻钟,贾余庆才把履歷清单收好,並送张顾出门。

左右服侍的小更和军汉各个恭敬,和上一次张颁在临安等待选派时完全不同张颁倒也清楚,这和他本人几乎没有关係,只因为他普陵张氏出身,恰好和张巡一家罢了。

回头再说张巡,文天祥既然已经起了让张巡移镇扬州的心思,那大概率这事就成了六七分。毕竟全宋就这一付家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天祥也不可能坐视张巡坐守在二线,甚至是腹里。

得去前线,去提防北方韃虏隨时有可能的南下。要不朝廷养活这数万民军將是图啥?还不就是图一个保家卫国。

確实,吃了百姓的民脂民膏,那就得流血流汗。

在鄂州时,李庭芝曾经说过的,两淮地方最重要的就是盐利。可是连年战乱,加之宋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控制力、影响力愈发的疲弱,这两淮的盐利十有八九不在朝廷手中。

至於盐政的弊病,其实自唐代以来,盐政的弊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可以照搬一句所谓的一切歷史都是当代史,

明朝盐政的败坏,除了开中法的暴毙以外,整个盐政环节上的弊病也无法根治。滥发盐引的皇帝和朝廷,以及大量索要和持有盐引的宗室、太监、勛贵等群体,从盐政的脑袋上就开始败坏盐政。

而中间分销、运输的盐商又大多依靠南京应天府的勛贵,以及江南的豪绅土族集团,拥有当世的权力和背景。几乎各个商人背后都有大官僚撑腰,小商人根本混不下去。

生產端的灶户,於是就成为了最容易欺压和榨取的阶层。朝廷想在盐政上弄钱,既不思回收旧引,稳定引制。又不思打击豪强,分销抽税。所有的那点聪明,都拿来想著怎么欺压死煮盐的灶户。

让灶户一个灶多缴多少钱,一年就能多赚几十万两。

然后灶户逃亡,盐政从基础就开始崩溃,越崩越榨,越榨越崩,最后爆炸,

杀了县官咱们投大西王去。

宋朝也这个鸟样,问题一模一样。朝廷想要钱,怎么办?就超发盐引。一开始四川只发一百八十万引,等到臣构中后期,已经超发到了三千六百万引。

能兑换到盐吗?你把四川老乡的骨头都拆了,拿去煮滷水,也根本兑不到这么多盐。

至於管理盐政的官吏,充斥著各种猥烂勛戚、军將和私人。那些后宫荫庇来的官吏,充斥盐业其中。浮烂人事,竞相以欺压煮盐亭户为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