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269.家族够大確实好(2/2)

在常州张巡一呼百应,几乎已经是事实上的“皇帝”。藩镇化和割据化的形成条件已经充分,几乎已经到了只知有张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

可张巡要是移镇了呢?

常州这五十多万百姓,每年超过五十万斛粮食的收入,张巡是死活都不肯放手的。立身之基,存身之本。

要是张喜还活著就好了,保他留一任常州。他弟弟今年才十六岁,如何做得常州知州。张楨更小,提都提。

一提起这个,张巡的眼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別的不提,赶紧找人来,趁著张三的形象非常清晰,得叫人留一副真影下来,將来还能时常瞧瞧。

总而言之,常州是绝对不能让出来的。这一点在张巡这儿就是底线,无论谁来都別想抢。

於是张巡立刻修书一封去扬州,询问张遥,家里有没有那种慷慨恢弘有气度,並且担任过亲民官的子弟。老张家如果没有张巡出头的话,正常情况下来说,大部分的家族事务都是张逞在处理,毕竟张巡是老二。张母一死,就会分家別过。张巡並不会得到家族的太多势力和关係,除非自己出息中了进士。

快船走军报,三天张巡就得到了回復,有这样的人才的。

五房的张德容张顾。

不认识,不过也不稀奇,张巡还是黄口小儿的时候,张顽已经中了进土。张巡在常州苦守的时候,张顾在南剑州(福建南平)担任通判。现在不知道担任什么职位,这两年打仗也根本没有办法联络。

老张家真不错,有进士就是方便。既然张逞说这个张顽是个人物,那就行文去杭州,把他辟来常州唄。

这会儿哪里还有什么本地出身的官吏不充许在本地任职的说法,规矩早就坏了。没瞧见姚就是常州人,照样当常州知州嘛。

此时的张顾刚从福建南剑州通判的任上迁转回临安,担任延和殿说书。就是《神宗实录》中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御前爭论变法事宜的那个延和殿,宋皇帝的读书之处。

说书的官职不怎么高,低於侍读和侍讲,一般是七品的水平。不过能够担任说书,也意味著此人脱离了选海,算是京朝官的一员啦。

论制,张颁入朝就得来政事堂拜见各位执政。不过南宋末期,这个制度早就败坏了,因为贾似道根本不去政事堂办公,全都在西湖的私宅內理事。现在也就是递个清单,然后宰相们说一声知道了,就等待后续的发派。

领收张颁写著自己履歷清单的吏员,一开始没甚在意,等瞧见籍贯是常州普陵县,而且还姓张之后,立刻换了一副態度。

当即询问张颁和新封崇庆节帅的张二节师什么关係?张颁也不装,那是我族弟。

好傢伙,真叫一个九天间闔开宫闕,原本门都进不去的张顾被人一路领著进入政事堂。只听说自己族弟张巡死守常州,功在社稷的张顾,对於张巡此时在朝中的威声,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