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英国,妥协,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2/2)
我们承认亚历山大将军的行为有待商榷,但作为盟友,我们没有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电话那头,罗斯福的声音,却不像他预想的那样温和,反而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生硬:“温斯顿,十分抱歉,我们所有人完全相信乔·史迪威的能力。
您也清楚,事实证明,在他的协调下,中国远征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我们正准备在太平洋,展开更大规模的反攻,一切都在步入正轨。”
罗斯福的语气似乎变得更加生硬:“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英国盟友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做出任何不理智的决定,您应该约束您的部下,以当下的战争为重。”
“我明白美国方面的态度了,我会尽快做出决策。”
“再见。”
电话被挂断了。
丘吉尔握着冰冷的听筒,久久没有放下。
他从罗斯福那不容置疑的、甚至有些不耐烦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不同。
这种态度远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丘吉尔低声下气找美国人借驱逐舰和航母。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清晰地浮现。
美国人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们所谓的“先亚后欧”,不是政治辞令!
那源源不断的、成体系的援助物资,正有计划地输入中国。
足以证明,他们对亚洲战场的投入,远超自己的想象!
丘吉尔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唐宁街的浓雾,看到了那个即将到来的战后世界。
随着美国人的加入战争,局势已经颇为明朗。
战后的苏联毫无疑问将成为陆地上的巨无霸。
而美国,将凭借其恐怖的工业实力和海军,成为海洋的绝对统治者。
至于大英帝国呢?
定位极其尴尬。
一旦失去了印度、缅甸这些殖民地体系的供养,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世界二流!
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将彻底熄灭!
这个念头,让他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他为了英国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汗水、眼泪、热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之前的至暗时刻,这位倔强的英国男人都没有向对手和敌人妥协。
他甚至秉持着如果英国的历史会被希特勒所终结,那也是抵抗到最后绝不屈服的历史。
只是眼下的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
丘吉尔缓缓地,放下了电话。
所有的愤怒、不甘、屈辱。
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冰冷的利益交换。
明知英国走下神坛不可避免,丘吉尔也想要争取那最后的体面。
思索片刻后,丘吉尔将那根雪茄,重重地按进烟灰缸里:“召回亚历山大。”
他缓缓地,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几个字:“让他回伦敦述职,前线指挥官的职务全部进行调动。”
“另外。”他看向财政大臣:“为表示我们与民国方面合作的诚意与歉意,立即拟定一项新的对华援助方案,总价值为五千万英镑。”
他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补充了最后一句:“我们要尝试用这笔钱,换回我们在缅甸的权力。”
当那封由伦敦发出,经新德里、山城层层转译的绝密电报,最终摆放在常瑞元面前时,整个军事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沸腾了!
“什么?英国人妥协了?!”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第一个失声叫了出来。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将那份薄薄的电文看了三遍。
军政部部长陈辞修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震惊:“不仅妥协了,他们还要给我们提供五千万英镑的援助!”
五千万英镑!
这个数字,像一颗惊雷,在所有人的脑海中炸响!
在座的,都是国府的最高层,他们都清楚地记得,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如何平息那场随时可能失控的边境冲突而焦头烂额。
常瑞元本人,更是亲自拟定了那份“忍耐镇静”的模糊指令。
可现在,前线用一场强硬的、几乎是独断专行的军事胜利,换回了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外交奇迹!
至于五千万英镑的附加条件,众人下意识忽略了,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缅甸就是英国佬的势力范围,而不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
常瑞元的脸上,泛起一阵复杂的潮红。
那其中有惊喜,有意外,但更多的是一种作为最高领袖,看到棋盘上的棋子走出一着妙棋后的满意与赞许。
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失态,而是缓缓地站起身,将那份电文轻轻地在手中掂了掂,仿佛在衡量它的分量。
“云飞此举,胆识可嘉!”
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便为此次事件定了性。
这不是“乱命”,而是“胆识”。
“以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对付英人,一味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此次边境冲突,雨庵虽有鲁莽之处,但处置果断,为党国在外交上,争取了一场大胜!”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众人都是心中一凛,常瑞元这是在公开地,为楚云飞的行为背书!
“培基!立即!将这份捷报,以及英方的援助提议,一并电告云飞!”
“在电文中,替我加上一句:为国开疆,力挫强邻,功在党国,当予嘉奖!”
“是!”
当晚,华北,联合指挥部。
初冬的夜,寒气逼人。
办公室内的煤炉,烧得正旺,将室内烘烤得温暖如春。
楚云飞正和林蔚,就下一阶段的兵员整训计划,进行着最后的商讨。
赵鹏程快步走了进来,将一份刚刚译好的电报,递到了楚云-飞的手上。
“总顾问,山城急电。”
楚云飞接过电报,只看了一眼,便将其递给了身旁的林蔚。
林蔚看完,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讶之色。
“五千万英镑的援助,还要调回亚历山大这个没脑子的,英国人这是真的服软了?”
他思索了片刻,推测道:“看来,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压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否则,以他们一贯的作风,绝不可能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然而,楚云飞却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了地图上那片广袤的、代表着缅甸的区域。
“林参谋长,你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
他的声音冷静而深沉,与山城那亢奋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人,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这五千万英镑,不是赔款,更不是善款。”
“没错。”楚云飞的手指,在地图上的一个点,重重地敲了一下:“他们真正在乎的,不是那几千名印度士兵的伤亡,也不是什么边境冲突。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这里——仁安羌油田。”
“虽然仅仅只是继续开采权,但这是想要试图让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做出让步和妥协。”
楚云飞转过身,看着林蔚:“丘吉尔其实在试探我们,想要知道战争过后能否重返缅甸,继续维持他们殖民统治的基本权利!”
“这头老狐狸,似乎还在做着日不落帝国的美梦呢!”
“那总顾问您的意思是?”
“钱,我们肯定是要的,有这五千万英镑足以解决很多的事情。”
楚云飞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但规矩必须由我们来定。”
他回到桌前,拿起笔,开始亲自草拟回电:“我们可以有条件地允许英方,参与战后缅甸的经济重建。”
“仁安羌油田的产出和利润,可以与他们协商分配。”他笔锋一转,变得无比强硬:“作为交换,英国方面必须将他们先进的石油提炼技术,无偿转让给我们!”
“并且他们必须派遣最顶尖的地质专家团队,协助我们对整个缅甸境内可能存在的其他矿藏,以及石油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探!”
“我们要的,不是一次性的输血。”
楚云飞放下笔,将那份电报,递给了林蔚:“而是能够让我们自己造血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版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