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你不主动,我们怎么会有故事(2/2)

不派人隨时隨地监管天后,仅仅是武安还愿意对她保留一丝尊重,而不是因为他做不到。

“我先前给刘仁轨放权,让他可以直接从河北诸地调度钱粮兵员,现在我的人还没出发,河北那边肯定还会听他的命令。”

眼见著,一次小规模的“安史之乱”即將爆发,而且还是“武玄宗”亲手造成的后果。

而且那些河北世家先前和武安眉来眼去好的蜜里调油,可那是因为他们在这之前没得选,刘仁轨自身素有人望,功震朝野,若是他打出扶李废武的旗號开始进军,就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

上官婉儿停下笔,抬手替他揉弄著太阳穴,温柔道:“他身边不过才三千人,从辽东到长安万里之遥,他又有何能为?”

武安闭上眼睛,缓缓道:“等刘仁轨到了河北,他身边就不止三千骑了。”

辽东一带因为连续数十年的战爭,很多地方早就被打烂了。

贞观年间的唐军消磨完了高句丽人的野战主力,先帝在朝的时候,以苏定方为首的唐军连续攻灭高句丽和百济,开疆千里,最后从两国之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民户还朝,使得当地生產极为凋散。

朝廷那边没有任何弥补的意思,可以预见的是,新罗会成为大唐新的输血地,安东都护府以及诸都督府將会再度移到原来的治所,因为反抗和打败仗的缘故,新罗人会遭到比高句丽百济遗民更残酷的压榨。

原先有条不素安抚新罗国內诸多事项的黑齿常之,这时候忽然不顾一切地放下身边所有事务。

黑齿常之在率军抵达大同江的当天,就传令渡江,然后带著自己的数十名亲兵来到辽东军的大营內,凭藉朝廷詔令接管了辽东军,然后让自己的同族沙叱相如率领二千骑南下追赶刘仁轨。

黑齿常之自己,则是留在了辽东坐镇军中,开始协调战后的事务。

而朝廷那边,似乎对刘仁轨的异动还没作出反应,朝廷里不少人在这时候言之凿凿的说刘仁轨要反,可天后和少帝给出的回覆很简单,那就是刘仁轨不可能造反。

天后甚至下詔给刘仁轨的儿子和孙子都加了官爵封赏,极尽荣宠。

官道上,烟尘四起。

“刘公,至此已经是河北地界,往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幽州的界碑了。”

老者闻言,当即问道:

“我记得,武子镇的郡王,是封在清河吧?”

“是,正是贝州清河。”

“从幽州走到贝州,要多久?”

“大军启程,沿途各处州县应该还没收到朝廷的命令,现在还在帮我们准备钱粮辐重,如果急行军的话,我军不到七日即可兵临贝州。”

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其实歷史上安禄山叛军的速度也很快,河北毫无准备,全境望风而降,但在安禄山离开之后,

河北燕赵之地一十七郡瞬间点燃烽火,在顏真卿等人的號召下,全部起兵反抗叛军。

绕过去的话,当然很快,但代价就是你走过的路,全部会就此断绝,再无后退的余地,

刘仁轨看向天上的太阳,感慨道:

“老夫想要自污的话,贪点军粮,强抢个民女,反而会让朝廷很轻鬆也很感激,但终究是站在上面的时间太长了,腰弯不下来,做不出那些丟脸的事情。”

他骑在战马身上且吟且嘆,策马跟在他身侧的刘仁愿则是有些好奇。

既然不愿意做那些事情自污,那你还要去清河县做什么,莫不是逮不到武安,只能朝他名义上的封地撒撒气?

“报!”

从队伍的后方,有几名校尉策马过来,为首者看向刘仁轨,拱手报告道:

“稟告大帅,外头哨骑抓到几个文生打扮的人,自称是清河崔氏族人,有急事要见刘公,吴將军问他们要做什么,他们抵死不肯说,只说此事事关刘公身家。”

世家。

刘仁愿看向刘仁轨,后者的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哦,这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