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学堂初议,教材难题(2/2)
只见那光滑的竹简上,並非他熟悉的篆隶文章,而是一系列排列有序、却又全然陌生的符號与图示。
有横平竖直的笔画,有圆融周正的圈点,更有直线、三角、圆弧等图形穿插其间,下方还缀著一串串他无法索解其意的组合。
孟光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锁起来,他伸出手指,轻轻拂过那些竹简上的刻痕,口中低声念叻:
“这『勾三股四弦五』,莫非便是前文所著『勾股定理”之奥秘?”
“还有这『力臂”、『支点”———-莫非便是那『槓桿原理”的图解?”
他反覆看了几遍,最终带著深深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抬头看向田信,苦笑道:
“德远啊,你这竹简所载,老夫虽能感受到其中似有章法,绝非隨意涂鸦。
?
“但其义理之深奥,符號之奇特,远超老夫平生所学。”
“若称之为“经义”,却与圣贤典籍大相逕庭;”
“若说是格物之法,这般艰涩难明,莫说那些目不识丁的寒门子弟,便是老夫,也只觉如坠云里雾里,难窥其门径啊!”
“如此天书,何以教人?”
他连连摇头,最终將竹简猛地捲起,像是甩开什么烫手山芋般递还给田信,
脸上带著一种哭笑不得的无奈。
“德远啊德远!你这根本不是教材,是天书!”
“莫说让那些尚未开蒙的寒门子弟去领悟,便是老夫,也看得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
“若无通俗易懂之法门,恐怕无人能学!”
“你那格物致知的宏愿,便彻底成了空中楼阁了!”
田信接过自己耗费心血写就的教材,看著孟光那真诚而困惑的表情。
他瞬间意识到,自己或许.—过於理想化了。
他並非全然忘记了这个时代的认知水平。
只是潜意识中,他太渴望將后世知识体系的精妙完整地呈现出来,以为只要逻辑严密、定义清晰,便能让人理解。
他试图一步到位,却忽略了从零到一的认知构建,远比知识本身的传递更为艰难。
他高估了竹简文字在承载这些全新概念时的效率,也低估了古人接受这些“
离经叛道”之学的门槛。
他写下的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在他们眼中,都与那玄之又玄的纬之说无异。
深奥的理论,若无浅显的现实作为根基,便只能是镜水月。
“多谢孟公当头棒喝!”
田信深吸一口气,向著孟光郑重地再次行了一礼,这一次,是发自內心的、
无比深刻的感激。
“是信思虑不周,过於想当然了。”
他望著手中的“天书”,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待信今日回去,定將这些教材尽数重编!”
“必將多引生活中的实例,用最浅显的比喻,务求將这深奥的格物之道,化为孩童都能触摸、都能理解的常识!”
“绝不让这百年大计,因信一人的疏忽而耽搁分毫!”
孟光见他非但不恼,反而虚心纳諫,从善如流,浑浊的老眼中终於露出一抹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欣慰笑意。
他授了授白的鬍鬚,重重地点了点头。
“孺子可教也。”
一老一少,立於这晨光熹微的营造场中。
他们又就学堂的招生、考核等细节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討论。
一个,为这所前所未有的学堂注入了千年的风骨与规矩。
一个,则为它描绘出通往未来的宏伟蓝图。
阳光越过院墙,將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预示著一条崭新而又漫长的道路,正从他们脚下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