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公羊格物,体用合一(1/2)

第125章 公羊格物,体用合一

翌日,汉中王府前的广场,早已没了往日的空旷。

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却又诡异地安静。

广场被无形地分割成两个世界。

东面,是锦衣华服的士族与青衫广袖的儒生。

他们三五成群,神色傲,嘴角掛著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仿佛是来看一场早已註定结局的闹剧。

西面,是衣衫朴素的百姓与短衣赤膊的工匠。

他们眼中带著紧张与期盼,紧紧著拳头,似乎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个即將登台的年轻身影上。

高台之上,刘备、诸葛亮、法正、黄权、刘巴等人皆已在列,神情肃穆。

刘备面沉如水,那双看过太多风霜的眼眸,此刻深不见底。

诸葛亮手握羽扇,轻轻摇动,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仿佛天地万物,皆在这一扇之间法正的嘴角,则勾著一抹旁人不易察觉的笑意,那是棋手布下精妙杀招,静待对手落入中时,才会有的自信。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午时三刻,日头正中。

孟光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儒袍,鬚髮一丝不苟,神色肃穆,在一片敬畏的目光中,缓缓走上临时搭建的辩经台。

他环视四周,目光在东面的士族群中稍作停留,微微頜首,而后如两道利剑,落在了对面的田信身上。

他先发制人,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春秋公羊传》有云,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也。”

“圣人之道,在於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此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其所格之物,乃天地人心之理;所致之知,乃仁义道德之学。此为大道!”

话音刚落,他陡然一转,目光如炬,直刺田信!

“然,田都尉所谓格物,不过造车制犁之术,此乃匠人之器,奇技淫巧耳!”

“若官学以此为本,人人逐利,以技为重,弃圣人教化,恐人心不古,纲常错乱!”

“此非兴国,乃亡国之兆也!”

声如洪钟,字字诛心!

土族儒生那边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附和。

“孟公所言极是!”

“奇技淫巧,安能与圣人之道相提並论!”

“竖子误国!”

田信静静地听著,任凭声浪席捲。

待喧囂稍歇,他才从容不迫地走上台,对著孟光深深一揖。

“先生之言,信不敢苟同。”

他缓缓直起身,声音清朗,却带著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同样传遍全场。

“信以为,经义与格物,非但不是死敌,反而是体用合一,缺一不可。”

“经义是问『为何”,格物是答『如何”。”

“经义文章,是圣贤为我等描绘的天下大同、百姓安康之宏愿,此为『体』。”

“而格物之学,是唯一能给出『如何”实现这宏愿的经世之学,此为『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孟光,陡然发问。

“《公羊传》有三世说,『据乱世、昇平世、太平世”。

“敢问先生,今汉室倾颓,天下纷爭,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此非『据乱世乎?!”

“据乱世,当以存续为先!”

“格物之学,能增產、能强兵、能富民,正是这乱世之中,行仁政之根基!”

他目光转向西面那些面带期盼的百姓,声音愈发鏗鏘有力,如金石落地!

“曲辕犁,能让一农夫多耕数亩之地!”

“翻车,能引水灌溉,使数万亩旱田变为良田!”

“百姓因此免於飢瑾,家有余粮,此非天下大善乎?!”

百姓那边,先是死寂,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那是发自肺腑的吶喊!

孟光脸色一沉,却无法辩驳这活生生的事实。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震动,声音拔高了几分:

“纵然於民生有大利,然《汉书》有云,『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若官学上下皆以功利为先,长此以往,君子之道衰,小人之术兴,人人逐利,纲常何存?其祸更甚於飢谨!”

“若只重器械之便,恐失圣贤教化之本。民富则易生骄奢,礼崩乐坏,其祸更甚!”

田信轻轻摇头。

“《史记》有云,仓虞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若百姓终日挣扎於饥寒,连明日之食都无著落,又何谈礼义廉耻?!”

“格物之学,正是为百姓谋衣食,为国家固根本,此乃最大之仁义!”

“天下大同,岂是空谈能够得来?”

他猛地向前一步,气势陡然凌厉,咄咄逼人!

“先生可知子贡赎人拒赏,孔子为何斥之?”

“正因其行虽善,却绝了后来者效仿之路!”

“公羊之学,本就重实效,而非空谈!”

“格物之道,赏罚分明。能造利国之器者,赏!能传利民之术者,爵!”

“以此引导天下才智之士,为国为民,此非导人向善乎?!”

孟光被问得步步后退,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大口喘息著,拋出了自己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