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魏王曹丕,襄阳之议(2/2)
“襄阳,乃我大魏南门,是中原水陆之要衝,天下御寇之要害。其战略之重,远非一城一地之得失可比。”
『若弃襄阳,则汉水天险尽失,我大魏南境將门户大开。”
“关羽可隨时沿汉水北上,兵锋直指宛、洛。”
“届时,贼军占据主动,我军处处被动,则中原震动,人心浮动,其祸,远甚於今日之危!”
“更何况,”司马懿的语气陡然加重,
“于禁三万將士新降於敌,若我军再弃裹阳之孤军不顾,则天下人將如何看待我大魏?南方形势,恐將一溃千里!”
曹不的脸色沉了下来:“依仲达之见,又当如何?”
司马懿再次躬身,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迴荡在殿中。
“襄阳虽危,却也如同一根钢钉,死死牵制住了关羽的主力。”
“其久攻不下,军亦成疲嫩之师。臣以为,眼下当行二策。”
“其一,拖。”
“可继续向襄阳输送少量粮草军械,不必多,但要让吕常將军看到希望,足以令其继续坚守。
“使其如同一根毒刺,牢牢钉在关羽心腹之地,令其进退两难。”
“其二,嫁祸。”
“当加紧遣使江东,厚幣重利,將整个荆州许给孙权。”
“关羽势大,孙权必如芒在背,寢食难安。只需我等在北线拖住关羽,孙权必会趁其后方空虚,再行那背盟偷袭的无耻之举。”
“届时,关羽腹背受敌,襄阳之围,自解!”
这番话,阴狠,毒辣,却文直指问题核心。
曹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的手指,在王座的扶手上无意识地轻轻敲击著,一下,又一下。
放弃襄阳,他可以省下无数钱粮,让他有更多精力去谋划那件天下至尊的大事。
可司马懿所言的后果,又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殿內落针可闻。
许久,曹不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犹疑与不耐。
“便———依仲达之策。”
“命满宠、曹仁坚守宛城,以为后援。”
“再遣得力细作,密切监视江东动向,以及关羽军中,是否会有新的破绽。”
这番话,既没有完全採纳司马懿的建议,也没有完全放弃。
更像是一种观望,一种骑墙,一种將麻烦暂时搁置的处置。
“臣等,遵命。”
司马懿面无表情地应诺,缓缓退回队列之中,再不发一言。
朝会散去。
司马懿走下殿阶,洛阳冬日的惨白阳光照在他身上,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
他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那高高在上的魏王宫殿,嘴角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轻蔑。
这位新王,虽有乃父之狠,却无乃父之雄才大略。
胸中所想,皆是帝王尊號,而非天下大局。
不过,这样也好。
司马懿拢了拢宽大的衣袖,將双手深深藏於其中,低著头,一步步消失在宫城的阴影里。
与此同时,在数百里之外的襄阳城头。
一名魏军士卒,正靠在残破的城垛上,麻木地望著城外那连绵不绝、灯火如龙的荆州军大营。
眼中,是深可见骨的绝望冰冷的江风如刀子般刮过,捲起他破烂的衣甲,发出鸣咽般的声音。
他们,还能等到援军吗?
或者说·—
远在洛阳的那位新王,还记得他们这些,被遗忘在南方的孤魂野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