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魏王曹丕,襄阳之议(1/2)
第118章 魏王曹丕,襄阳之议
汉中的风,吹不散洛阳的愁云当刘备君臣在汉中王府的密室里,窥探千年兴亡,定下逆天改命的国之大计时。
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一场冰冷而高效的权力交接,已悄然落幕。
魏王曹操的葬礼极尽哀荣。
新继位的魏王曹不,一身刺眼的素,长跪於灵前,哭得声嘶力竭,数度昏厥。
那份撕心裂肺的悲慟,仿佛能令风云变色,草木同悲。
然而,就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哀伤氛围之下,一道道来自魏王府的詔令,却如无形的绞索,精准而迅疾地缠向了每一个可能动摇他权位的宗亲。
那位刚刚从长安星夜奔丧、手握关中精锐的鄢陵侯曹彰,便在交出兵权之后,被客气地“护送”回了封地。
从此,这位素有“黄须儿”之称的勇武王子,被彻底锁死在了藩国,再也无缘洛阳中枢。
临淄侯曹植,则被一纸詔令直接遣返封国,府邸內外,布满眼线,形同囚徒。
他身边最得力的谋土,丁仪、丁虞兄弟及其所有党羽,更是在短短数日之內,以“离间骨肉,
欲立他嗣”的滔天罪名,尽数下狱。
人头滚滚落地。
那浓郁的血腥味,被小心翼翼地掩盖在葬礼的香火气之下,但那股钻心刺骨的寒意,却已悄然浸透了每一个朝臣的心脾。
新王曹不,用他父亲都不曾有过的迅捷与狠辣,向天下宣告。
谁,才是这片土地唯一的主人。
此刻,他高坐於堂上,目光淡漠地扫过阶下百官。
他心中盘算的,早已不是眼前这些繁杂的军国大事。
那个还供在许都的傀,是时候该挪一挪位置了。
禪让,代汉。
这才是他从少年时代起,便魂牵梦绕的无上大业。
与之相比,南方的战事,似乎都成了不合时宜的噪音。
“启奏大王!”
一名负责军务的官员满头大汗地出列,声音都在发颤。
“襄阳之事巫需定夺,如今樊城已失,其主力尽数南下,將襄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守將吕常將军浴血死战,多次上表求援,言城中粮草即將告罄,城墙多处毁於洪水与贼军那闻所未闻的巨型床弩,恐———·恐难久持啊!“
此言一出,大殿內顿时一片譁然。
王朗走出,他最是懂得揣摩上意,躬身道:
“大王,襄阳已是危卵。”
“关羽新胜,贼势正盛,我军主力新丧,元气大伤。”
“若强行增援,只怕重蹈于禁將军的覆辙。”
“依老臣愚见,不若暂弃襄阳,命吕常將军率部突围,退守宛城。”
“如此,既可保全我大魏有生之力,又能让大王心无旁驁,专心处理中原大事,稳固社稷。待日后国力充盈,再图收復不迟!”
这番话,句句都说到了曹不的心坎里。
不少官员立刻点头附和,纷纷进言,言辞恳切,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別为了一座残破的孤城,
耽误了大王您的正事。
曹不的眉头微微舒展,他確实不想在自己即將代汉的关键时刻,节外生枝。
就在这股放弃的论调即將成为主流,曹不几乎就要点头应允之时。
一个沉静如渊的身影,从队列中缓缓走出。
正是司马懿。
他面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对著曹不深深一拜。
“臣,以为不可。”
仅仅四个字,却仿佛带著千钧之力,让殿內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自先王病重后,便愈发沉默寡言的託孤重臣身上。
司马懿缓缓抬起头,那双眸子古井无波,却仿佛能洞彻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