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千年通史,见证兴亡(2/2)
“在遥远的后世,歷经千百年融合演变,华夏大地上,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族裔之名,更成为一种文化认同的核心。”
“天下万民,虽各有其源流,但多数皆以传承汉家文化为荣,视汉为共同的归属与骄傲。”
“而除了这占据绝大多数的汉族之外,尚有五十五个被明確划分的少数民族。”
“他们与汉族一道,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宏大图景。”
“所谓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血脉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一种精神的归宿。”
“只要他们认同我大汉文化,尊奉我大汉正朔,便皆是我大汉的子民,与我等並无二致!”
“后世之人,仍以汉自称?!”
刘备虎躯一震,眼中瞬间涌起万丈波澜!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著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
“纵使汉室衰微至此,国祚几近断绝,千年之后,天下万民,依旧以汉为名——“
“我大汉之精神,我大汉之文化,竟能如此深入人心,万古流芳!”
关羽、张飞、马超亦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他们戎马一生,为的便是这汉字所承载的荣耀与使命。
此刻听闻千年之后,汉统依旧深入人心,怎能不让他们热血沸腾,与有荣焉!
他们忽然明白,今日浴血奋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匡扶汉室,更是为了这万世传承的汉家荣光!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中精光一闪而逝他已然敏锐地洞察到田信这番话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政治意义。
这不仅仅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权宜之计,更是一条凝聚人心、成就王道霸业的煌煌正道!
法正则是从更实际的层面发问:“德远之言,振聋发。”
“然则,如何將这些所谓的蛮夷,真正纳入我大汉体系,使其心悦诚服,而非仅仅是如前朝那般,以羈摩之策权宜统治?”
“一旦我等势弱,恐其復叛之心不死。”
刘备闻言,思绪仿佛回到了早年转战四方,与各地蛮夷打交道的岁月。
他想起那些部族的彪悍与淳朴,想起他们对强者的敬畏与对恩义的铭记。
再结合田信所描绘的未来图景,以及那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景象,他心中豁然开朗。
他猛地一拍大腿,目光坚定,朗声道:“孝直所虑极是!”
“然则,若我等能真正做到兼收並蓄,视天下万民如一体,以仁德化之,以信义结之,使其真正认同我大汉,以身为汉人为荣。”
“如此,何愁其不归心?”
“若能將巴蜀之南蛮,西凉之羌胡,荆襄之五溪蛮,皆化为我大汉子民,我大汉国力,必將倍增,远超曹魏与江东!”
田信见时机已然成熟,微笑道:“主公圣明!”
“关於如何处理人口与民族关係,使其真正融入大汉,那套《中国通史》的影像资料中,有诸多王朝兴衰成败的实例,可供主公与诸位將军参详。”
“其中既有成功吸纳融合,国力鼎盛的先例,亦有处置失当,引发內乱,最终分崩离析的教训黄月英早已听得心驰神往,此刻更是美眸放光,迫不及待地问道:
“德远,你所说的影像资料,可是能將人影声音俱现於墙壁之上?”
“若真如此,那岂非能让后人身临其境般知晓兴亡得失,远胜史书千言万语?”
她对这种超越时代的格物新知,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好奇与兴奋。
“正是。”田信点头確认。
刘备当即拍板,脸上洋溢著前所未有的期待。
“好!好!”
“明日,孔明与德远便著手准备,备要与诸位一同观看这《中国通史》!”
“备倒要看看,这千古兴亡,究竟蕴藏著何等玄机!”
“吾等定要从这歷史洪流之中,汲取智慧,为我大汉的未来,找到一个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