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技术交流(1/2)
技术交流会开始。
厂里的老工程师们先是叫苦,把设备的限制、工艺的难度说了一遍。
冯世襄带来的团队成员,则一条条解释设计的必要性,双方你来我往,气氛有些胶著。
轮到林皓髮言。
他站起身,没有说套话,直接指著图纸上一个最复杂的部件。
“各位领导,冯工。这个零件的內腔,有三条不等距螺旋槽,目前的鏜床工艺很难保证精度。”
他顿了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考虑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思路,採用分体铸造,后期高频焊接的方案?这样可以把內腔加工转化为外圆加工,精度更容易控制。”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老工程师都愣住了。
高频焊接?那可是个新玩意儿,厂里只有一台实验设备。
冯世襄的眼睛亮了一下。
他推了推眼镜,饶有兴致地问:“高频焊接会產生应力形变,影响整体强度。小林同志,这个问题你怎么解决?”
这是一个陷阱问题。
林皓似乎完全没察觉,他有些兴奋地回答:“报告冯工!我……我前阵子整理仓库,翻到几本解放前的德国技术手册,上面提到一种『脉衝式预热退火』的工艺,可以有效消除焊接应力。我还没试过,但我觉得,理论上是可行的!”
他把这个超越时代的见解,轻巧地推给了一本虚无縹緲的“德国手册”。
冯世襄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点点头:“这个思路很有价值,可以尝试。”
会议的焦点,很快转移到了那个神秘的“钨鈦三號”合金上。
研究所的人表示,这种材料还在实验阶段,无法量產,希望轧钢厂能找到性能接近的替代品。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就在这时,林皓又开口了,他挠了挠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冯工,您说的这个材料特性……我好像有点印象。”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就……就是我以前在废品站淘零件的时候,见过一块很奇怪的金属疙瘩,从苏联机器上拆下来的。”
“那玩意儿特別硬,拿钢銼都划不出印子,还特別轻。当时我觉得好玩,就……就留了一小块。”
他的话,说得半真半假,充满了偶然和巧合。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冯世襄一直平稳的眼神,第一次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他死死地盯著林皓,那眼神,不再是审视,而是一种发现猎物般的灼热。
“哦?”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很低,“那块金属,你还能找到吗?”
林皓迎著他的目光,眼神清澈而无辜。
“应该在我家床底下吧,我得回去找找。”
李副厂长看著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只觉得林皓这小子,真是厂里的福星。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
李副厂长拍著林皓的肩膀,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