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强心针(2/2)

航行了数月,歷经风浪、疾病和绝望,当倖存者们几乎要麻木至死时,终於看到了大陆的海岸线。

黑海北岸,一赐乐业国最重要的港口——敖德萨。

船队缓缓驶入港湾,岸上,早已得到消息的一赐乐业国官员、军队、以及先期到达的同胞们,已经做好了所有的接收准备。

登陆的过程同样严密而有序,倖存下来的倭人被驱赶下船,他们大多面黄肌瘦,步履蹣跚,眼神呆滯。

他们首先被赶入巨大的、用石灰画线的隔离区,脱光衣服,接受强制性的药浴冲洗和蒸汽消毒,简陋的衣物被焚烧,换上统一发放的、粗糙但乾净的灰色麻布衣。

然后经过初步的健康检查,被分成不同的批次,登记造册。

隨后,他们被一队队武装士兵押送著,向內陆进发。

广袤无垠的乌克兰黑土地在他们眼前展开,肥沃得仿佛能捏出油来。但他们此刻无心欣赏,心中只有对未来命运的茫然与恐惧。

他们被分散安置到各个新建的集体农庄、矿山、作坊和基建工地。一赐乐业人派出了大量的监管人员、教师负责教授希伯来语和一赐乐业律法)、工匠负责传授技能,试图儘快將这些新来的劳动力整合进国家的肌体之中。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语言隔阂、文化衝突、反抗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军队严厉的镇压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局势逐渐被控制下来。

其后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內,四百四十四万倭人,最终有近四百万人,顺利的抵达了目的地。

这些人的注入,如同一剂强心针,瞬间改变了一赐乐业国人口极度缺少的状况。

原本捉襟见肘的兵源得到了补充,广袤的黑土地得到了开垦,矿山得以深入挖掘,城镇开始加速建设。国家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起来。

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作为后盾,一赐乐业军队在面对波兰、俄国、奥斯曼的边境摩擦和挑衅时,变得更加自信和强硬。

战爭依旧频繁而残酷,但一赐乐业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防守,寸土必爭。他们开始有能力发动反击,甚至逐步夺取战略要地。

西尔万·沙逊站在敖德萨的城墙上,看著港口內新到的、来自大明的运输船正在卸下更多的武器和设备,又望向內陆那一片片开始出现生机的新垦田地,心中充满了对大明皇帝的感激,以及对未来前所未有的信心。

虽然前路依旧艰难,强敌环伺,但至少,他们终於在这片流淌著奶与蜜、也浸透著鲜血的土地上,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东欧的格局,也因此而悄然改变,陷入了一种新的、以大明为遥远背景的长期对峙与消耗之中。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於那位远在北京紫禁城深处的皇帝,一个看似“宅心仁厚”的决定,以及一场跨越重洋的、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