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西进、西进、西进!(1/2)
“派出使者…”沙皇的声音乾涩嘶哑,如同砂纸摩擦,“去…议和。”一言既出后,整个人便萎缩在御岸之后。
罗剎议和使团渡过冰封的乌拉尔河时,带著一种近乎殉道者的悲壮与小心翼翼,深恐落个有去无回的下场。
老谋深算的舍列梅捷夫公爵和深得沙皇信任的东正教大主教,他们做好了承受一切羞辱、割让大片土地的心理准备。
然而,在明军大营那座威严而並不奢华的金顶大帐內,他们受到的接待,却出乎意料的…简洁,甚至带著一丝奇特的“务实”。
朱慈炯甚至没有亲自出面,主持谈判的是董军和兀尔特,没有繁复的礼节,没有冗长无用的开场白。
董军保持著军人单刀直入的风格,直接將一份早已擬好的、用汉、俄双语书写的密约草案推到了罗剎使者面前。
每条每款异常的清晰,同样异样的冷酷,细细盘算之后,似乎其中还蕴含著某种奇异的希望:
双方即刻停战,罗剎国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鄂木斯克、海参崴、北海(贝尔加护)及其以东所有区域,永久归属大明帝国。
罗剎国承诺,永不將领土要求与军事力量延伸至乌拉尔山脉以东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除外。
大明帝国承认罗剎国对乌拉尔山脉以西直至第聂伯河地域的主权要求与行动自由。
若罗剎国西进攻击欧洲,大明帝国將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向罗剎国提供如下或更多的援助:
各类火炮、炮弹、燧发枪、弹药等各类军械,数量至少能够装备五万人,並优先向罗剎出售,禁止向与罗剎交战国出售武备。
新式农具、新式种植技术及必要的粮食援助,是罗剎国具有持续作战能力。
双方建立秘密沟通渠道,共享关于波兰、瑞典、奥斯曼土耳其等西方强国的军事情报。
若罗剎国以领土为抵押,大明须向罗剎提供白银援助或贷款。
......
此约內容,双方严格保密,泄密者视为背约,另一方可採取包括战爭在內的一切手段回应。
舍列梅捷夫逐字逐句地读著,手指微微颤抖。割让远东是预料之中,但如此清晰地將乌拉尔山定为红线,並明確支持罗剎西进…
这与其说是和约,不如说是一份魔鬼的交易契约!…即像像诱饵,更加像不可挣脱的锁链!
“贵国陛下…有何附加条件?”舍列梅捷夫艰难地抬起头,看向面无表情的董军和兀尔特。
董军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御札,递给舍列梅捷夫:“此乃吾皇口諭,请贵使转呈沙皇陛下。”
舍列梅捷夫恭敬接过,拆开火漆。里面只有一张素白宣纸,上面是两行力透纸背、墨跡淋漓的汉字:
攘外必先安內!全力向西看!
下面是一行小字注释:“若贵国君臣能深体此二语之精髓,则前述密约之援助,仅为小小开端。若仍执迷东顾…”
字跡到此戛然而止,留下大片空白,却比任何威胁都更令人心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