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文武歧路(1/2)

夷歷一六七零年,烈武四年二月十二日,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內烛火通明,朱慈炯负手立於巨幅舆图之下,身后眾將环绕。

朱和塳安安静静的站在父皇身后,不动声色的观望著眾人的神色,小小的少年已初具皇太子的气度。

晋王李定国的奏报已在於三日前通报眾人,令涉及的各方预先思考对策,今日正是聚集眾人討论的时刻。

大殿中的气氛沉重压抑,无论是文臣、武將,还是科学院、医学院的眾人,个个都是面色沉鬱如墨。

此番征战,堪称大明復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失败,也给眾人当头浇下一盆冷水,大明尚未无敌,军国大事须慎之又慎。

“眾爱卿,此番伤亡非战之罪,乃是朕心急了!”朱慈炯痛心疾首的率先发言,也定下了基调,“眾將无过,今日只谈对策。”

朱慈炯一言既出,军方的將领们长长舒出一口气,其中也有几分预料之中的篤定感。

“陛下,臣愿领两万蒙古精骑入疆!“明安达礼被皇帝特意下旨召回,自然深知其心意,“蒙古的汉子久处高原,更易適应。”

明安达礼略停顿下,继续诚心实意的说道:“朝廷这几年在蒙古省投入颇大,將士们的家属都分了地,种上了土豆、玉米,再也不缺粮了。”

“科学院新弄出来的毛纺机,让乡亲们的羊毛也能卖个好价钱,日子愈发好过了,都很感恩朝廷的恩典。”

“朝廷在各处设置的商贸处,做起买卖来也很公平,百姓们再也不用过物资紧缺的窘迫日子,食盐、茶叶都是物美价廉。”

“哦,还有呢,朝廷在省里几处新开的煤炭、铁器、乳品工厂,也给百姓们带来不少好处呢。”

“总之,蒙省百姓们的日子真的好起来了,他们感佩朝廷的恩典,愈发愿意支持家中子弟为国效力,军中子弟自然要为国效死。”

隨著明安达礼的娓娓道来,张煌言、李永华、李时茂、张履祥、宋应星等文官体系眾人,尽皆与有荣焉,这可是他们实打实的功绩。

姜光军、兀尔特、金俊、李虎,董军等军方將领,更是满心欢喜,他们更加深刻的知道:大草原自此不再是中原的威胁,反而是坚固的藩篱。

“嗯,將军深明大义,朕准了!”朱慈炯亦是笑意满满,“惟望草原的汉子们,再立新功,朕不吝奖赏。”

“陛下,晋王奏报的不错,可从各军抽调適应高原的將士!”姜光军起身进諫,“据统计,云南、四川和青海等地將士,可调两万余。”

“嗯,准奏!此事便由爱卿负责,儘快完成。”朱慈炯从善如流。

太医院判张明远手持书卷,兴冲冲的奏报导:“陛下!太医院翻遍典籍,发现高原病症与 ' 山嵐瘴气 ' 同源,可用景天配伍草药熬汤,辅以艾灸关元、气海二穴!“

他抖动著手中的书卷,“不仅如此,臣等还特意问询了出身青海、川藏等地的医者,他们亦说此法有效。“

“好!太好了。“ 朱慈炯大喜过望,兴奋地直拍手掌,“爱卿你即刻调配各处医者和草药,即刻配置药品並撰写治疗方子,火速送往哈密。“

“嗯,这样,爱卿再选派一批身强体健的医者,令他们儘速赶去前线,早日令將士们恢復健康。”

“诺!陛下放心,微臣將亲率医者队伍赶去前线,必令將士们儘速恢復。”张明远岂会放弃建立绝大功勋的机会。

“嗯,极好!朕准了。”朱慈炯非常满意,在朝廷有危难之际,臣子如此愿为表率,自是极好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