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暗流涌动(1/2)
第240章 暗流涌动
讲厅之外,莱昂与院长卢道夫並肩而行,沿著通往训练区的小道走去。
“你今日讲得很好。”卢道夫看著他的侧脸,“只是太好,便容易遭人忌惮。”
“我不靠他们喜欢。”莱昂语气平静,“我要他们服从。”
“可这是学院。”卢道夫笑了笑,“服从不是最高目標,思考才是。”
“让他们先学会活下来,再去思考。”
两人言语间已至训练场,原定今日午后进行的学员模擬操演已临时取消,而多名之前在讲座中听课的学员正自发聚集在场边,神情郑重。
他们中大多年轻,有的甚至不过十八九岁,但眼神中没有迷茫,只有跃跃欲试之意。
“阁下。”一名男学员走上前来,身形挺拔,声音不高却有力,“我是埃里克,战术系第三年级,曾任野战推演组组长,请允许我加入您的军团。”
“我也愿意参与。”一名短髮女学员隨之开口,正是讲堂中回答“尝试接触胜者”的少女。
“芙蕾雅,指挥系第二年级,曾在禁卫军团服役一年。”
她声音冷静,目光清明,语气不卑不亢,
还有更多人聚集而来,有人自报身份,有人递上简歷,甚至有人直接递出军用推演记录图纸与模擬战功。
莱昂看著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沉默了几息,隨后点头道:
“若有意加入第七军团者,可来南郊营地参加实训。”
其余学员一听,纷纷爭先恐后上前。
“阁下,我叫马尔萨斯,战略学识排名年级前十,我愿意担任通信或后勤角色,精通旌旗命令与调度。”
“我曾任战术推演主手,设计过七种地形突围方案一—”
“阁下,我虽出身勛贵,但愿与兵卒同寢共训,绝不逾规一一”
莱昂未应,只是逐一听完、逐一提问,然后一笔一笔记下。
他没有激昂鼓动,只是问、看、记。
直到阳光西斜,报名者数十,莱昂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
“所有人,明日上午到王都南郊的第七军团营地报到。无军籍者填写入伍申请,所有人一律按新兵標准处理,违者不收。”
“你们不是来听我讲战例的,是要成为能真正带兵打仗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一如讲堂上那样冷峻。
“战场上,没有將才,只有倖存者,与尸体。”
说罢,莱昂转身离去,未留片刻。
“这是一次破坏学院传统秩序的冒进行为!”
“我们教授的,是战术体系,是歷史传承,不是蛮勇与运气!”
“一个从未在本院受训的前线军官,居然要主讲战例?我们在座诸位,又算什么?”
“讲堂不是战场,从泥泞中杀出的剑士不一定能教会下一代如何掌兵。”
一—
这是会议厅內激烈言辞的只言片语。
在场者皆为王国军事学院的正副教席、战术系与指挥系的高级教官,多数为王国中上层贵族出身,其人脉、资歷、家族背景盘根错节。
站在发言席前的,是战术教研部副主任阿奎斯子爵。
他衣袍华贵,身姿挺拔,面色冷峻,语调清晰而锐利,一字一句打向坐在主位之上的老院长卢道夫。
“我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反对將一个未经学院训练体系、未经皇家指挥体系认证的野路子將领送上讲坛。”
“他的战例再精彩,也不能成为顛覆军制的理由。”
“更不能成为我们培养贵族军官的榜样。”
卢道夫未急著回话,只是轻轻摩著手边的一封密信。
那是国王亲笔批示,准许莱昂以子爵与军团长双重身份进入学院旁听深造,並同时开设实战课程。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封信的分量,却仍在竭力抗衡。
“你们害怕的,从不是一个军官的授课,而是他带来的反思与革新。”卢道夫终於开口,声音苍老却坚定,“你们不想让那些年轻人看到,有人可以不靠家族、不靠头衔,仅凭鲜血和指挥贏下一场战爭。”
“可惜,战爭不会听从你们的安排。”
“也不会等你们认同。”
他说罢,起身,衣袍曳地,步履缓慢,却目光如炬。
“讲座照旧开设。若有不服,可亲自去课堂听他讲完,再决定是否质疑。”
“在那之前一一请诸位,闭嘴。”
会议厅一时寂静无声。
当夜,学院学员宿舍的灯光亮得比往常更久。
战略系的宿舍楼中,有学员支起简陋沙盘,试图復现西境阻击战的地形;也有数人围坐復盘莱昂口述的伏击部署,有人试著將其与《瓦伦西亚军典·防御阻击卷》对照,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对应战式。
“这不在书里。”
“他不是靠书上的知识贏的。”
有个声音淡淡地说,语调平静,却让屋中一阵沉默,
“我今日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战术,是如此灵活多变的东西。”
“以前我以为,一切答案都在书中。现在才知道,能经过实践后成功的战术,才是正確的。”
一些本来只是来凑热闹、或抱著看笑话心理出席的高年级学员,如今不少人已悄然变了眼神。
更有数人当夜写信至家中,请求父母不要插手其军务实习调配,表明愿隨第七军团赴野战演练也有人直接前往军务厅填表,递交实训志愿,签下那张本该只是形式上的“战地適应训练申请书”。
他们中,不乏贵族之子。
风,正悄悄转向。
但风转时,总有人不甘被卷。
与此同时,在学院北楼灯火未熄的战术教研室內,阿奎斯子爵正立於高背椅旁,眉头紧锁,身后两位副席低声议论:
“今日讲座的反响远超预期,恐怕再也压不住了。”
“许多高年级学员已主动要求加入第七军团演练,甚至有初阶讲师表示受益匪浅阿奎斯子爵不语,只望著案上一纸摺叠的讲座通告。
那纸上,“莱昂·维斯”三个字被他用墨笔圈得极深,笔锋几乎刺穿纸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