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朝阳炼丹,尚缺机缘(1/2)

第227章 朝阳炼丹,尚缺机缘

此后,一人一熊,便在浮屠山中住下。

渴了,掬一捧叶尖朝露;

饿了,摘几枚不知名的山果。

那果入唇齿,微甘带清,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灵气,比人间珍馐,不知高出几许。

黑熊精耐不得寂寞。

常拉着山中的白眉老猿划拳赌酒,一输便学几声牛叫,嗓子粗得惊天动地,惹得满山鸟雀乱飞,枝头都笑得乱颤。

姜义却不同。

闲时,常坐松下石上,与那山中禽兽闲谈。

起初只是为解闷,久而久之,却觉这群山灵,句句不凡。

有时野鹿言语,带着几分深意;

有时青猿抛话,竟与经文暗合。

而最让他生疑的,还是那对栖于香桧树顶的青鸾、彩凤。

二鸟平日极少开口,可一旦启喙,言如金石,落地生响。

不论风云之数,修行之理,总能不经意间点破几分天机。

姜义心念微转,便常寻了由头,与二鸟闲谈。

言语不疾不徐,从山川地势说到四时气运,渐渐,话头便引向了禽类修行之事。

“倒不知二位仙长,”他似笑非笑,语气温润,“若似我家中那等寻常鸡类,侥幸开了灵智,当如何修炼,方能脱去凡胎,得个正果?”

青鸾彩凤本是禅师座下灵禽,姜义又是贵客相邀而来,二鸟自不敢怠慢。

它们对视一眼,神念暗转,片刻后,青鸾轻轻开口。

其声清越,如玉磬轻击,字字落下,带着几分天籁之韵。

“凡禽血脉驳杂,欲脱凡胎,难于登天。然大道五十,天衍四九……”

它微微一顿,似笑非笑,“终究,还是留了条生路。”

言罢,便不再多遮多掩。

一缕灵光自其喉间逸出,化作一道细线,轻轻没入姜义眉心。

“此法名曰《朝阳紫气炼丹法》,乃丹华朝阳真君旧传。”

青鸾徐徐道来,“此道不修符箓,不炼法宝,只取朝阳初升时那一缕最纯的紫气。引之入体,于嗉囊之下、百脉交汇处炼化,日久月深,可凝朝阳内丹一枚。”

“若能成此丹,性命交融,便能破血脉之樊笼,脱羽化凡,自此海阔天空,随心而行。”

语罢,山风正好吹过。

彩凤振翅,落下几缕细羽,在阳光里闪着淡淡光泽,恍若是言语的余韵尚未散尽。

姜义拱手谢过,心头早是波澜不息。

他知此法非凡,不独是禽类可修,其理若融入己道,亦能触及一线玄机。

自此,他每于山间静坐,便暗暗温习青鸾所授之法。

朝起临风,引紫气入息;

暮时入定,炼真于心。

山中不知岁月,日子便如涧底的清泉,一日一日,静静流去了。

如此又过了半月,山风寂寂,林影婆娑。

那麻衣禅师,便如一缕清烟般,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

仍是那身洗得发白的旧麻衣,仍是赤足行于苔痕之间,只是这一次,他的肩头多了一抹碧光。

一只碧蝗,静静立在那里。

姜义一眼望去,心头便轻轻一动。

那蝗,外形未改,甲壳依旧碧莹如玉,可其中气息,却已翻了天。

先前的它,带着一丝蛮荒凶意,似野兽方初醒。

如今却灵韵内敛,神光深沉,那双复眼转动时,竟仿佛闪过一抹……人意。

脱胎换骨。

这四字,在姜义心头轻轻浮起。

他起身,拱手前行两步,沉声一揖:

“老神仙辛苦了。不知此事,可已功成?”

禅师目中泛起一丝笑意。

“法子,且算是有了。”

他说得极慢,语气温平,似怕惊着了什么。

“只是浮屠山上,还缺几味要紧的材料。”

话未落音,旁边那黑熊精早已蹦了出来。

他两手拍胸,声若雷霆,震得山石微颤:

“老神仙!”

他咧嘴一笑,满脸的热诚几乎要溢出来。

“缺什么,您只管吩咐!天南地北,刀山火海,俺也去给您寻来!”

黑熊精那番热切的请缨,声震山林。

可那麻衣禅师只是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

他并未看那糙脸熊躯,目光却越过其肩,静静落在姜义身上。

袖中一拂,取出一张黄纸。

纸质粗旧,边角微卷,上面以朱砂写满密密麻麻的字,每一笔都隐着灵光,若要飞出纸面。

“所需的材料,这上头尽数写明,”

禅师将纸递出,声音温淡如风,“多在西海左近,居士可愿替老衲走这一遭?”

“西海”二字一出,姜义眉目微凝。

他伸手接过那张轻飘飘的纸,

入手却觉沉甸甸的,似载着千钧天机。

目光略略一扫。

果然,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仙材奇草,连他这常年与药石打交道的,也有许多认不得名。

姜义却未多言,只将黄纸对折,收入袖中。

神色平淡,语气却笃定如山:

“应当问题不大。”

只要西海之地可寻的东西,于姜家而言,终不算难。

禅师听他应下,眉目不动,只略略颔首。

随即又道:

“材料得齐,还需一位信得过的炼丹之士,将其炼制成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