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2)

无论如何, 交情还是要叙的。

同窗之间叙交情不需要太花里胡哨的做法,自家里聚一聚,聊聊天, 谈谈过去,再说一下自己最近作甚就可以了。朋友相聚,重要的是自在随性。

陆安还带他们进了自己的小圈子,认识了应氏兄弟还有殷阁。

而谢师敏和戢仲澐与应氏兄弟及殷阁交谈后, 心中更是感慨陆安的小圈子真是人才辈出。应大郎热情坦直、谈吐生风, 应二郎方正不苟、才藻富赡,其实这两个人,他们当初在三州文会时已经见识过他们的才华了,但私底下接触之后, 才猛然发觉,原来当初文会时, 还是受限于时间与题材, 他们显露的才华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而新进入小圈子的那位殷姓学子, 更是让他们惊叹竟然还有人能将易经推研到如此精微的地步, 除了陆九思以外,这是他们见识到的第二个这样的人。

一番论道,谢戢二人颇有所得, 甚至有一种此次省试应考, 名次都能往上提一提的错觉。

谢师敏看向陆安, 问她:“九郎向礼部缴纳过解状和家状这些文卷了么?”

陆安点头:“刚到汴京那两日就缴纳过了。”

谢师敏闻言又道:“明日是文曲星寿诞,会举办文昌会, 我与翻江想去上一炷香。求个好彩头, 九郎可要一起?”

谢师敏口中的文曲星,是民间对文昌帝君的俗称。二者本该是不同星神, 主管亦不同,前者管文才与考运,后者管功名与仕途,却常被混用。

陆安自然不会闲的没事去纠正这个,只干脆利落地说:“我吗?恐怕不行。我明日有约,无法与二位一道,实在抱歉。”

“有约?”应劭之耳朵动了动,委屈巴巴地看着陆安:“去拜文曲星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和旁人约了?和谁约的啊?”

陆安委婉地说:“申王。”

谢师敏和戢仲澐脸色一下子古怪了起来:“那位‘申王’。”

陆安点头。

谢师敏顿时消了可惜的心态,带着一点“虽然这是宠臣待遇,但一想到出去游玩还得时刻注意着旁边有个不能忽视的大爷”的同情与怜惜,拍了拍自己室友的肩膀:“辛苦你了。”

戢仲澐羡慕地看着陆安,心说:能有这种机会,多少人愿意得这一份辛苦。

应劭之问:“咦,九思你什么时候和申王关系如此好了?”

应益之垂着纤长的眼睫,也掩住了眼中的若有所思之态。

陆安:“唔……”

应益之侧身在应劭之耳边低声说了什么,应劭之先是一怔,本来微微蹙起的眉头自然舒开,随后惊咦一声,再看向陆安时,便已是纯然地欢喜了:“是这样吗!那太好了!九思,那祝你明日和‘申王’玩得开心。”

“申王”二字加了重音,明显是已经意识到陆安要陪的不是申王,而是借申王之名出来游玩的大薪官家。

陆安被应劭之的反应弄得愣了愣,随后才笑道:“好。承你吉言。”

二月初三,乃文昌帝君神诞之日。

天下读书人都会在各地的文昌庙为文昌帝君上香,祈求帝君保佑自己。而即将科举的读书人更是积极前往,希望自己高中状元,功成名就,仕途顺遂。

陆安到文昌庙时,望着庙中人声鼎沸,香火不绝的热闹景象,不免望而却步。

“读书人真多啊。”柴稷在她身边感慨:“差不多是所有省试学子都在这里了吧。”

陆安道:“毕竟都想讨个好彩头。”

柴稷转头看了陆安一眼,笑眯眯问:“九思你不想吗?”

陆安诚恳地说:“想。但是人这么多,文昌帝君大概也注意不到我,便觉得十分不值得。”

柴稷一愣,而后在陆安身旁大笑:“你就是不想挤人堆罢了。”

陆安佯装惊讶:“难道郎君想挤人堆吗?”

柴稷一把拉住陆安的手,往人群里挤:“本来不想的。但一想到九思你不想,我便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走!去凑个热闹!顺道可以求个签,看看这庙灵验不灵验!”

陆安:“……”

官家如此,又能奈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