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大一统理论(2/2)
他们认为这是在制造人造黑洞。
高能对撞可能会产生奇异物质,瞬间将整个地球转化为一团夸克汤!
将如此巨大的能量集中在一个微观尺度上,是前所未有的,一旦产生稳定的微观黑洞,它会因霍金辐射太弱而无法蒸发,反而会沉入地心,逐步吞噬整个星球!
他们宣称,更可怕的是奇异物质,它可能将接触到的任何普通物质都转化为奇异的形态,引发链式反应,最终将整个地球变成一团高密度的奇异核,这并非危言耸听,这是基于现有物理模型的合理推演!
尽管陈辉发布了数百页的技术安全白皮书,用最严谨的数学证明对撞能量远低于宇宙射线轰击地球的自然事件,但恐慌无法用公式平息。
他们不断通过网络发起抗议,一篇广为流传的末日小说《沉默的奇点》描绘了混沌环计划启动后,地球被自身创造的黑洞吞噬的场景,引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恐慌。
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这本刚刚出炉的小说就被拍成电影上映,那灾难的场景成为了无数人的梦魇,只要混沌环一日还在施工,他们就没办法睡个好觉。
这期间甚至还发生了许多起袭击混沌环工地的事件,当然,他们都被环绕在工地周围的智能安保系统拦住,在第一次电击警告无效后,安保系统换上了真枪实弹。
无数血的教训发生后,这样的事情才得到遏制,他们倒不是因为死亡而害怕,只是他们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冲破那道由机器组成的防线。
这不由让他们想到了赛博朋克,现在的他们就像是那种荒诞背景下的人类,科技高度发达,可他们无比脆弱,华夏人都是掌握实权的真正权贵,而他们,只是耗材。
这让他们心中的恐惧和愤恨满溢,一场场的游行在西方各地爆发。
不过这些在七代机几次出巡后,就全部转为了地下活动,仿佛一切都恢复了平静。
外界的喧嚣并没有对陈辉产生任何影响,他正全神贯注的研究着四大基本力的大一统理论,日复一日,空旷的园区中只有陈辉和负责他安全的一个连队。
戴亚峰站在楼下,看着研究所顶层那盏孤灯,不由得心生敬佩。
如果一天如此也就罢了,可现在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日日如此,他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他相信这个世界上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难怪陈教授能够取得那般惊人的成就。
研究室中,陈辉站在巨大的白板前,上面写满了杨-米尔斯方程的规范对称群、广义相对论的黎曼几何、以及由黎曼猜想引申出的素数分布与量子混沌之间若隐若现的联系。
空气中弥漫着马克笔和茶的芬芳,陈辉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师爷爷和师祖爷爷都喜欢喝茶了,他现在也染上了这个坏习惯,但喝茶能让他保持清醒,让他大脑更加清晰灵活。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他是没有这种情况的,自从那次生病后,他开始需要依靠外物来让自己保持强大的专注度,但在迷人的大一统理论的研究面前,陈辉并没有去深究。
“引力子……为什么你如此孤独?”陈辉喃喃自语。
在他的脑海中,微观的量子世界是一个喧闹的集市,粒子们通过交换信使玻色子激烈地互动,而宏观的宇宙时空则像一片寂静而深邃的海洋,平滑地弯曲。
如何让集市的规则与海洋的律动奏出和谐的乐章?
突然,他的笔尖停住了。
他想起了自己证明黎曼猜想时构建的一个全新数学工具陈氏拓扑流形,这个工具能精妙地描述不同维度空间之间的隐藏关联。
一个疯狂的念头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如果引力并非一种力,而是时空本身的信息熵在特定拓扑结构下产生的涌现现象呢?
就像水面的漩涡,它看似是一个实体,但本质是水流运动的宏观表现。
这一刻,他找到了钥匙!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辉进入了近乎神启的创作状态。
他以陈氏流形为框架,将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全部视为某种更基本的信息场在不同对称性破缺下的不同相位。
论文草稿如雪片般堆积,一个统一而优美的数学结构初见雏形,它仿佛宇宙本身的交响乐总谱,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
然而,当乐章进行到最华彩的部分时,旋律戛然而止。
陈辉遇到了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
奇点问题!
在他的理论框架下,当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起点或黑洞的中心时,所有优雅的方程都会崩溃,得出无穷大的荒谬结果。
这就像一幅完美的世界地图,却在最关键的几个点变成了无法辨认的墨团。
他尝试了所有已知的数学方法,非交换几何、超弦理论、圈量子引力……但每一次修补都像是在一件华美的长袍上打补丁,不仅丑陋,还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理论的美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为的、生硬的缝合。
一个月,两个月……陈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废寝忘食。
曾经灵动的眼神变得疲惫而固执,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仿佛变成了一座囚禁他的迷宫。
外界关于他江郎才尽的议论开始出现,但他充耳不闻,他站在自己智慧的悬崖边,凝视着脚下理论的深渊,第一次感受到了无知的沉重。
哪怕是之前研究千禧年难题,他也从来没有被一个问题困扰如此之久,凝望眼前的公式,陈辉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他当前的能力范畴?
或许,应该等到各方面熟练度提升上来后,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心念一动,陈辉唤出数据面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