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北上之令(2/2)
朱温心想:年纪越大越稳健这个说法,和老师简直一点也不沾边。
黄巢已经不年轻,又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
这场惨痛的瘟疫,终于给了黄巢作孤注一掷决断的理由。
黄巢亲自否定了之前制定的割据岭南,徐图进取的计划,转向冒进的北伐方案,决意一掷定乾坤。
若非如此,就算军中有再多人叫嚣要北还,以黄巢的威望和手腕,都能压下去。
朱温知道,除了服从,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他召集了本都兵马,在城门前,向吏民宣布要离开封州的情况。
大群百姓伏地挽留,甚至攀马痛哭。
看到这些人,朱温稍稍感到一些宽慰。
自己这几个月的刺史活儿,算是做得不错。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看似懵懂,也知道什么官儿对他们好,什么官儿对他们不好。
“待义军打下长安,平定天下,本官一定回来看你们!”
回来……如果有可能,朱温确实希望未来,有机会回来。
看冬小麦与稻谷的复种,在岭南推广得如何。看自己招抚的蛮僚部落,是否已开辟出大量熟地。看义军开启修建的水利设施,有没有全须全尾地完工……
这是朱温人生第一回做刺史,第一回治理地方。他有太多事情,希望以后能回来看看。
朱温看向一旁的兰素亭,发现这女孩儿不知何时已红了眼眶。
朱温爱这些百姓,譬如一个匠,爱自己打理的草,要好好拾掇它们,不让它们被虫蛀、风吹、雨淋、霜冻破坏。
太守、刺史被称为牧守之职,能像牧羊人爱牛羊,匠爱草那样去爱百姓的,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
而兰素亭,则是真的将百姓当做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看待。
……
后来,已经在中原颇具实力的朱温,接见了刘谦派来的使者。
草军离开岭南不久,刘谦就回到封州,纠集人马,驱逐了朱温留下的亲草军士绅组成的班子,重占封州,又取得贺江镇遏使的官位,将势力扩展到封州周边好几个州,图谋进取广州。
刘谦派出的岭南知名画师,将封州繁盛景象画给朱温,一时间,那些往日情景,都历历在目。
“小弟治理封州,一用阿兄之法,百姓利之,皆追念阿兄盛德。”
刘谦年纪长于朱温,却以小弟自称,表示谦抑之意。
刘谦的信中,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百姓怀念朱温,给朱温修建生祠,塑像纪念的情况。并特意提到,自己为这些塑像涂上金粉,以示对朱温的尊崇之意。
当然漏掉了一个重要事实,刘谦刚打回封州时,捣毁了朱温的全部塑像生祠,甚至禁止百姓提起这个名字。是朱温在中原实力壮大后,刘谦才把生祠和塑像重修回来的。
但朱温推广的稻麦轮作之法,开启的水利工程,皆被刘谦沿用并发扬光大。
最后,刘谦表示,如果朱温能扫平中原,兵锋抵达岭南,自己马上拜于马前,献土归降。封州吏民皆翘首企望,但愿再睹朱公容仪。
这时朱温已经是老于心计的一代枭雄,但读着刘谦这封颇具阿谀奉承之词的书函,依然心有所感。
突然觉得,自己当初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