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电椅上的苏澄(1/2)

第379章 电椅上的苏澄

当天晚上。

苏澄回到住处,他照旧窝在沙发上,摸出在楼下购买的硬盒中华,默默地点上一支。

他的大脑在尼古丁的加持下,开始復盘这次unv案件。

偶然间。

他原本两根不搭噶的神经突然连结起来了。

苏澄想起了自己很久之前在资料库里检索信息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实验。

也是跟“权威”相关的,但实验过程苏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结果他一直是记著的。

苏澄把刚刚才抽了几口的烟架在菸灰缸上,然后把笔记本电脑搬到了茶几上,他重新登入资料库开始检索。

经过几分钟的查找,苏澄找到了那份实验卷宗。

主標题为:【高压权威在政治、社会、军事中的影响】

副標题为:【一个普通人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会愿意向一个完全无辜的人施加多大的痛苦?】

苏澄重新点了进去,仔细瀏览了起来。

这是一名叫米尔格拉姆的心理学家设计的一场实验,並且在著名的耶鲁大学进行。

他通过报纸gg招募志愿者,声称要进行一项关於记忆与学习的研究。

参与者都是普通男性,来自不同职业和社会阶层,每人会获得一定的报酬,並在实验开始前就支付完毕,避免志愿者因为未获得报酬而中途退出。

实验一共分为三个角色:权威人士、学生、教师。

权威人士,这个角色会穿上白色实验服,负责指导实验。

学生角色是实验者的同谋,假扮成另一位参与者。

扮演教师角色的则是真正的志愿者。

通过操纵好的抽籤的方式,真正的志愿者总是被分配到“教师”的角色,“学生”则由演员扮演。

“学生”被带到一个房间,被绑在椅子上,电极连接到他的手臂。

实验者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他逃跑,並且电流可能会引起非常痛苦的电击,但不会造成永久性组织损伤。

志愿者则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坐在30个开关的电击按钮前,从15伏的轻微电击到450伏的危险强烈电击,每15伏递增。

每个开关下方都標有文字描述电击的强度,志愿者能清晰的看到按下这个按钮会造成什么后果。

但两个房间是封闭的,彼此看不到另一个房间正在发生什么。

志愿者的任务是朗读配对词汇给演员,然后“测试他们的记忆能力”。

如果演员回答错误,权威人士则会命令志愿者对演员施加电击。

每次错误,电击的强度都会提高一级。

隨著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会发出各种预先设计好的痛苦反应:

75伏:哼哼声。

120伏:抱怨疼痛。

150伏:大喊“让我出去!我受够了!我心臟病犯了!”。

180伏:大喊“我不能再忍受这种疼痛了!”。

270伏:痛苦的尖叫。

300伏:拒绝回答,並伴隨剧烈撞击墙壁的声音。

330伏及以上:完全沉默,假装失去知觉或死亡。

他们曾经预估出的答案是1%~2%的人会把按钮按到底,但最后的实验结果却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足足有65%!

这可把参与项目的负责人全都给嚇坏了。

从最开始演员大喊放了自己,到后面的苦苦哀求,还有最后死亡般的沉默,几十名志愿者几乎全都无动於衷,並没有主动放弃自己扮演的角色。

直到最后穿著白大褂负责指导实验的权威人士主动结束实验。

在这个实验里,有三分之二的志愿者都没有听从演员的请求,而是按照权威人士给他们下达的指令把30个按钮按了个遍,即使演员在330伏后已经完全沉默,志愿者依旧按下了最后一档450伏电压。

哦对。

这项实验的设计时间是上世纪50年代。

心理学家主要是想研究德意志帝国的士兵为什么能执行那么残忍的命令,实验得出了权威在政治、军事领域的相关结论:

在权威的命令或情境下,一个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

儘管服从,许多“教师”在实验中表现出极度的压力和不適,包括颤抖、出汗、口吃、苦笑、愤怒,甚至出现神经性发作。

儘管志愿者们也同样精神崩溃,但权威发出的每一个指令志愿者们都照做了。

哪怕在电椅上的演员保持“死亡沉默”以后,他们依旧按下了代表著更危险、更致命电压的按钮。

苏澄今天復看一遍以后,越来越胆战心惊。

他切实地感觉,自己现在就是被捆绑在椅子上的那个角色。

老登是那个权威人士,是教育领域的专家。

苏晟则是那个按电击按钮的人,而且不像白子华那样会帮自己,会反抗,苏晟就是那65%会按按钮的志愿者。

unv被打击了,是龙妈乾的也好,其他集团乾的也好,苏晟他妈的连个屁都不放?

別说是兄长了,苏晟现在还是yh负责人,而且是联合小组的督办呢,也不给苏澄提供任何帮助?

全让他靠自己啊?

不管苏澄痛苦与否,他tmd都会是一个残忍无情的执行者。

让苏澄感觉到讽刺的是:

在千禧年间,帝豪集团旗下首批成立的人类行为洞察团队,也就是集团旗下所有諮询公司的前身团队,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国家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並且给予了丰厚的奖励来重现了这个实验。

他们还在原版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更改其中的“核心原始码”,增添变种实验,最后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內容报告。

例如,他们设计了权威人士在不在场的情况:

当权威人士不在场,而是通过电话发出指令时,服从率显著下降到20-25%,这意味著权威的物理存在感至关重要。

同样的,假设权威人士不在场,而是由另一个“普通人”来代为发號施令时,服从率则会急剧下降。

苏澄不清楚苏晟知不知道他自己受到了权威的影响,知不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

但苏澄相信,老东西肯定是知道的。

因为首批行为洞察实验就是老东西支持创办的,早期的东西他能不过目吗?

苏澄甚至认为,就算老东西现在就算有什么病也不敢轻易离开上沪。

因为只要老东西这个“权威人士”不在场,那他发出的命令就肯定会受到影响,有人会拒不执行。

做一个假想。

老东西如果离开上沪,是让白子华发號施令呢,还是龙若璃发號施令?

苏澄觉得大概率会让白暂时掌握权力,小概率会让龙若璃掌权,或者是两人共同掌权。

那白能命令得了龙吗?

苏澄认为大概率是命令不了的。

老东西这个权威不在场,指令的服从性会大大降低。

那苏晟会服从白、龙发出的指令吗?

不好说,因为白子华和龙若璃都比他大,而且白龙两人在很多时候的立场是相对的。

权威的统一性对於服从是关键。

如果两个权威发出了衝突的指令,那苏晟服从率几乎为零。

简单总结就是,老东西就算病死,肯定也会病死在“岗位”上,不然的话穷养计划立马就会乱套。

其次。

哪怕自己这个“兄长”很同情自己,他也会坚定不移的执行老东西的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