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后方(五)(2/2)
他们很轻鬆地瓦解了这次入侵,並立即展开强势反击,击杀船长、大副及二十余同伴,然后將剩下的船员悉数俘获。
毫不意外,费尔南德斯等一眾俘虏最后都归附了新华,成为他们建基立业的追隨者。
一晃,十七年过去了,新华从人口规模不过百余人、地盘也仅一座小小的堡寨,发展到现在拥眾三十余万,领地从启明岛一路扩展至永寧湾,更有大小船只百余艘,成为太平洋东海岸地区最为强大的势力。
即便,强如西班牙王国,也莫敢掠我新华之锋鏑。
而他也从一名西班牙水手,成为新华诸多奠基者之一,妥妥的建国元老。
这十几年来,他先是加入新华海军,每年驾驶船只往来太平洋两岸,將一波又一波的东方移民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新华本土,直到四年前以海军少校的军衔荣誉退役。
在新华,他学会汉语,起了汉名,娶了一位明国妻子,还生了八个孩子,过著既有尊严,又有地位的生活。
三年前,子午河拓殖专区负责人高文瑞邀请他来会川投资建厂,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得益於琼江河谷优越的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拓殖区政府在稳定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还鼓励移民们在门前屋后大量栽种葡萄,积极拓展农副业的发展。
不得不承认,这位高专员眼光非常独到,琼江河谷非常適合葡萄的种植,仅两年时间,河谷地区的几个县份就实现了葡萄大规模的丰產。
为了消化这些葡萄,也为了提高农人的收入水平,葡萄酒厂的建立也摆上了议事日程。
费尔南德斯费巨大代价从墨西哥、利马挖来了几位酿製葡萄酒的匠人,然后在拓殖区政府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下,建起了这家“河口酿酒厂”,並很快成为子午河地区的招牌,取代了西属美洲的进口货。
他的酒甚至还通过走私渠道,卖到了墨西哥城的总督府,成为那里的殖民高官日常享乐的必备佳酿。
不过,好景不长,战爭的消息传来了。
新华与西班牙王国再度兵戎相见,而且此次还是新华主动向西班牙宣战,並很快攻入墨西哥领地。
其实,这个时候,他早已对那个所谓的“母国”没了感情,除了自己的血统和长相,仍有一丝西班牙痕跡外,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新华人。
而且,他还是这个国家的创建者之一。
因而,在战爭爆发初期,他丝毫不担心会受到衝击,也不害怕自己会被地方政府视为“敌侨”,被没收產业,遭受人身迫害。
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和身份,是跟新华元老绑在一起的。
这几个月以来,会川的官员会照常来视察,税吏也如从前那般照章徵税,工人们依旧尊敬地称他为“费老板”或“东家”。
新华的军方和情报部门甚至还会因为他“熟悉西夷情弊”,几次諮询他对西方略,提供一些关於新西班牙殖民领地民生风貌的情况。
紧接著,就是雪片般飞来的军方订单。
盖因,啤酒不易保存和长途运输。
而烈酒(如高粱、土豆酒)成本稍高,还容易导致士兵醉酒失控,只是被作为特殊配给或医疗用途。
只有葡萄酒在安全性、运输性和成本之间取得了最佳平衡,获得了军方的青睞。
“东家,军需署的人又来了,催问下一批两百桶葡萄酒何时能交货。”他请来的帐房先生拿著帐本上楼来,语气里带著几分喜悦的烦恼。
费尔南多转过身,嘆了口气:“告诉他们,原料充足,工人日夜两班倒,月底前一定能交付。”
这订单和利润滚滚而来,他的酒厂从未如此兴旺过。
他给工人们加了工钱,添置了新设备,还在琼江河谷几个县预定了来年更多的葡萄。
战爭,竟成了他生意壮大的催化剂。
他用来购买西班牙贵族收藏品的钱款,正是来自向新华军队供应酒水的利润。
这其中的讽刺意味,让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苦笑。
几天前,他受邀去了专区政府举行的战利品拍卖会。
看著那些来自墨西哥物品--西班牙风格的银十字架、绣著家族纹章的丝绸、巴洛克风格的油画,甚至还有几桶上好的龙舌兰酒——被当作战利品公开叫卖,他的心情复杂难言。
这些东西,曾经都是他极度渴望但又无法得到的,如今,却以一个远远低於市场的价位进行拍卖。
他知道,这些东西皆为我英勇的新华军人攻破西班牙城镇所缴获的。
於是,怀著一种莫名的情绪,他接连竞拍了许多物件,有某个西班牙贵族用金丝银边装饰的《圣经》,有流光溢彩的宴会酒具,也有他久闻其名却从未喝过的高档龙舌兰酒,甚至还有一袋子咖啡豆。
当他欣赏著这些拍卖品时,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深沉的、跨越了美洲大陆的乡愁与歷史的荒诞感。
他取出一只精致的酒杯,倒了一杯自己酒厂生產的葡萄酒,对著车间的方向,用无人听得到的母语,低声说了一句:“为了荒谬的命运,乾杯。”
隨即,他將葡萄酒一饮而尽。
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依旧,码头上装运军需的號子声还如往常那般嘹亮。
这一切都无比清晰地告诉他,他属於这里,属於现在。
而过去,已成了一件昂贵的、仅供怀念的战利品。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