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赤晶湖(2/2)
“若是我们对这片潟湖盐场进行大规模开发,那我们就无需再费时费力地建设煮盐场了,这里天然的阳光和海风,就能为我们生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盐!”
“这里真的可以开发成大规模的盐场?”庄少成在地上捻了一小撮盐晶。
“那是自然!”赵启瑞篤定地说道:“而且,还是生產成本近乎於零的盐场。”
“倘若真的如此,那咱们可算是发了財了!“庄少成笑了:“前些年,荷兰人为了获得库拉索岛上的盐矿,不惜跟西班牙人缠斗到现在,即便人员损失巨大,开发也很困难,但始终咬牙坚持死占著那座小岛不放。”
“荷兰人抢的那座小岛能產多少盐?撑死了也就每年几百上千吨。”孙泽平闻言,嗤笑一声,“以这座潟湖的条件而论,只要人力充足,每年至少可以生產海盐数以十万吨(后世该盐场可產海盐八百万吨,几乎占了全球產量的20-30%)!”
“十万吨?“庄少成怔了一下,“那得醃製多少鱼啊!“
孙泽平笑道:“何止醃鱼?盐,可是战略物资,可以保存食物,还能用於化工生產。”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盐晶,“虽然我们还没有对盐矿进行详细的检测,但只是这么粗略地看一看,这些盐矿里就有可能含有硫酸钠、钾盐等副產品。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呵呵,这些分离出的矿物质,可都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接下来的几天,考察队对潟湖周边进行了详细勘测。
朱立诚带领测绘小组绘製了精確的地图,標註了设立拓殖点的最佳位置,以及未来盐矿的开採区域和引水路线。
赵启瑞採集了水样和大量盐矿样本,测试盐度和成分:“盐质纯净,杂质少。甚至部分適合直接食用和工业用途。“
陈文明则重点关注地质结构:“这里的地质条件稳定,粘土层厚度適中,適合大规模开挖蒸发池。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开始,逐步扩大。“
李全胜对周边植被进行了考察:“周边耐盐植物丰富,可先期用作燃料。但淡水水源是关键问题,需打深井取水。“
他还採集了数种耐盐植物的標本,“这些盐生植物或许可用於稳固盐田堤坝。“
庄少成却是从军事角度来解说:“此地与西北方的黑鯊岛相距不到四百公里,若是於此设立武装据点,倒是能成掎角之势,彼此可遥相呼应,確保我新华南部海域的安全。”
他详细勘察了各处制高点,进一步提出建议:“须在潟湖入口处设瞭望塔和炮位,控制航道。“
士兵们则在巡逻中发现了野生动物踪跡:“附近有小规模鹿群和野羊出没,可解决初期肉食补给。但需注意防范野狼(即郊狼,从北部森林到南部沙漠均有分布)袭击。“
第五天傍晚,考察队再次围坐在一起,匯总考察成果,討论未来开发计划。
“我认为……“孙泽平开口道,“我们考察队应该立即向本土报告这里的发现,建议儘快占领並开发这片区域。此盐矿之价值,不亚於一座储量丰富的金矿,而且还是永无枯竭的。“
赵启瑞补充道:“盐矿开发可以分阶段进行。首期先建二百亩蒸发池,预计年產量可达千吨,足可满足永寧湾拓殖区需求,之后再逐步扩大。“
陈文明从地质和水源角度提出建议:“前期,需要开挖几口淡水井,还要修防渗堤,確保盐水不会往拓殖点渗透。除此之外,还要派遣相应的农植专家,改良当地的土质,使其能適合栽种少许果蔬,解决副食供应。“
朱立诚展示了他绘製的地图:“潟湖入口处最適合建码头,水深足够停泊中型货船。盐场可沿南岸展开,此处日照最长,地势平坦。“
李全胜提出生態方面的考量:“开发时需注意保护潟湖生態,特別是那些红色藻类。说不定日后可从中提取珍贵染料或药物。“
孙泽平总结道:“好,我们將这些建议匯总,形成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呈送地矿部。我个人建议,就凭这个规模巨大盐矿和我们前期在半岛北部探查的几处铜矿和磷矿,都有必要將这座狭长的半岛纳入到我们新华的版图之內。
“孙大人说得是!”赵启瑞点头附和道:“有了这座盐矿,咱们新华便有了取之不竭的盐可用,不论是民生所需,还是工业原料供给,想要多少便采多少。我觉得吧,即便咱们將来与西班牙人谈判停战,商討和平,也要想方设法將这里占为己有!”
“没错!”孙泽平頷首道:“控制了这个半岛,我们就控制了太平洋东岸的航线;开发了这个盐矿,我们就拥有了几乎无限的盐资源,这將极大增强我们新华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
“对了,我们给这座潟湖起个什么名字?”
“这湖水色彩斑斕,又与天际云彩相映成辉,叫『彩云湖』如何?”
“美则美矣,但未免太过诗意,少了些气魄。”
“叫『盐泽』如何?直白明了,点明此地的价值。”
“太过直白。如此宝地,当有个既能体现特色,又有寓意的名字。”
“莫如叫『赤晶湖』?”孙泽平开口道:“赤者,赤澜也,喻我新华;晶者,盐晶也,表此地之物產。既有寓意,又点明特色。”
“妙极!”眾人皆赞:“赤色,乃我新华国色,晶字既指盐晶之形,又喻此地之珍贵如水晶。此名端的是大气又贴切。甚好!”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