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交浅言深(1/2)
第756章 交浅言深
沈被沈光祚的这句反问给弄得怔住了。他的心中瞬间泛起嘀咕,脸上的笑容也缓缓凝固。他甚至开始怀疑沈光祚今日此来,根本就是因为收了户部的传票,要劝自己和他一起反对“税收改票”的政策。
但是转念细想,沈又觉得不对。沈光祚不是突然到访,他的拜帖是上月就递来了的,而户部的传票是今天才送到了顺天府署。更何况这个话题也不是他沈光祚主动挑出来的.
思虑片刻后,沈按下了心中的疑虑。他一句多的话也不说,只是微微頷首,摆出一副极篤定样子,说:“没错,以钞代银,上利国家,下利百姓,这天底下,再也没比这更好的政策了!”
“为什么?”沈光祚几乎是下意识地追问道。
“当然是因为”沈的眉峰微蹙,但很快又舒展开来。“皇上圣明!”
实际上,沈对“以钞代银”的政策也並非全然赞同。但大半年的阁臣生涯,早已让他摸清了龙椅上那位天子的心思。当今圣上虽然不是那种一意孤行,听不见任何建议的君主,但也绝不是那种能被臣下轻易改变的人。尤其是在天心已定的情况下。
儘管直到现在,皇帝也没有正式地跟內阁乃至户部商量过开办银行、推行银票的事情,但种种跡象已然表明,圣意早有决断。政策全面推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硬著头皮强行諫阻,除了给自己找不痛快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沈无力諫阻,也不想諫阻,所以也就没必要说支持以外话了。
更何况,交浅言深乃官场大忌。沈光祚虽然也是“浙江人”,但从不是沈的心腹密友。沈素来警惕,自然不会在这样一个外人的面前吐露那些可能授人以柄的想法。
不过,沈也不介意反过来探探沈光祚的底。他望著沈光祚,脸上带著似笑非笑的神情:“看延甫兄这个样子,还是准备如此前那般,痛陈利害,继续反对此事了?”
沈光祚打心眼里认为,今上绕开朝廷,让宦官强推的“以钞代银”的政策,本质上就是洪武“宝钞”制度的翻版。儘管截至目前,每一张银票都有实在的白银作为支撑。皇帝也像是吸取了宝钞的教训那般,准备通过收税来回笼银票。
但这种只依靠印製钞便能迅速扩充国库、开源財政的手段,本身就容易诱发君王无限的贪慾。纵使今上圣明,懂得节制,又有谁能保证后世嗣君不会重蹈,无限增发钞票,致使钞值暴跌、民財尽掠,最终令朝廷威信扫地的覆辙呢?
在沈光祚看来,与其百年后再经歷一场轮迴般的浩劫,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扼住这个危险的口子。
但,沈光祚到底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在宦海沉浮数十载的他,岂会看不出沈那种坚定“媚上”的態度。如果此刻再不知深浅地剖析利害,大谈反对之理,后面求人办事的话也就可以不用说了。
沈光祚沉默片刻,目光微微地从沈脸上移开,落在了那幅《六祖斫竹图》上,语气越说越缓和:“倒也谈不上反对。只是.难免有些顾虑。”
“顾虑?”沈立刻追问,“延甫兄有何顾虑?”
沈光祚又沉默了一会儿:“滥发。我是怕哪天这银票也像宝钞那样滥发无度。”
沈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也不准备和沈光祚深入探討,只是一味地追问,眼神愈发凌厉:“那延甫兄明天去户部,打算怎么办?”
沈光祚瞳孔微缩,无奈地摇了摇头:“如果户部决定要办,顺天府也只能照办了。”
沈轻轻一笑:“汪婺源如此急切地请延甫兄过府商议,肯定不会是为了听取异议。”
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能办事、肯听话的官员。汪应蛟要是不愿意照皇帝的心意做事,那么直接换一个户部尚书就好了。况且,汪应蛟可是能在初逢召对的时候,就主动提出要整飭吏治、清丈田亩、加征商税的人。在沈看来,这样一个善於揣摩圣意的人精,又怎么可能甫一上任就和皇帝唱反调呢。他甚至已经开始猜测,户部那边之所以火急火燎地给顺天府发传票,就是因为得到了宫里的授意。
“.”沈光祚也跟著笑了,只是那笑容显得有些乾涩。
这时候,僕人过来给沈上茶上点心,沈仿佛也是有些渴了,顺势就捧起了托盘里的茶盏。他一边用盏盖撇去浮茶,一边轻吹降温,说:“延甫兄今天过来,应该不只是要跟我说户部的事情吧?”
沈光祚明显愣了一下,这个话题分明是沈主动引入並一再深究的,但此刻却说得像是他沈光祚专程为此而来一样.
沈光祚虽然心如明镜,但也不会傻到去点破。他撑起笑容,接话说道:“铭縝兄明鑑在下今日冒昧来访,確实另有一事.请教。”
“延甫兄但说无妨。”沈放下茶盏,微笑著摆了个请的手势。
“近日京中颇有风闻,说朝廷发兵山东不是为了备倭,而是要渡海前往朝鲜。”沈光祚轻轻地吸了一口气,“铭縝兄。我想请问此事是否属实?”
沈闻言,又是一怔。他完全想不到沈光祚找自己问这个事情干什么。“延甫兄”沈一面暗自思忖,一面不动声色地反问道:“是从何处听闻此事的?”
“坊间传闻,不知真假,”沈光祚的舌尖飞快地在略微发乾的唇皮上撩了一下,“故特来向铭縝兄求证一二。”
“坊间传闻.”沈眉头微蹙,追问道:“哪一坊的传闻?竟然传得这么有鼻子有眼?”
“此事是舍下僕役外出採买时听来的。”沈光祚摇了摇头,“在下听后,只觉震撼,倒是忘了深究是哪坊哪巷的传言。”
“那延甫兄又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这个传闻的呢?”沈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