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开海引银令!伟大的操盘手沈子珩(1/2)
第282章 开海引银令!伟大的操盘手沈子珩
十一月二十五日,午后。
在京师“以钱换银”之风愈来愈浓之时,由户部出面,将京师内一百多名有头面的商人召集到了户部衙门。
受召的商人大多无惧意。
一方面是因朝廷若准备杀一儆百,定然是将他们抓入诏狱而非召入户部。
另一方面是因参与“以钱换银”的商人遍布两京十三省,朝廷若强抓,天下商贸将受到重创,而若施行一条鞭法,就必须大兴商贸,以保障白银大范围流动。
在诸多商人眼里,以钱换银之举,非反对新政之行为,而是一种商机,一种“马无夜草不肥”的巨大商机。
谁有能耐以钱换银,谁就应该发大财。
……
片刻后。
百余名商人被引领到户部司务厅大堂。
大堂内,一百多把椅子整齐摆列,椅子与椅子中间还设有高脚茶几,上面放置着茶盏。
这让许多商人大感意外。
往昔,他们来户部办事,莫说喝茶了,都是站着听训。
面对一个从九品的照磨所检校,他们都要点头哈腰、打点到位,不然有关账目文书都难以通过。
很快,商人们分别落座。
角落里炭盆烧得旺盛,茶盏里也都倒上了热茶。
当商人们得知接下来向他们讲话的乃是户部右侍郎沈念时,更是意外。
他们本以为某个正六品的户部主事出面已经是到顶了。
此刻,商人们各有想法。
有人觉得朝廷希望他们能以大局为重,停止以钱换银,故而以如此规格厚待,他们若不给面子,那以后朝廷可能也不会给他们面子。
也有人觉得朝廷越重视他们,就说明以钱换银的利润越大,当下正是谋取暴利的大好机会。
片刻后,身穿正三品官服的沈念走了进来。
商人们纷纷起身,拱手高呼:“参见沈右堂!”
面对这个刚刚三十岁的户部右侍郎,商人们无人敢失礼数。
沈念环顾四周,笑着说道:“都请坐吧,今日,本官所言可能比较长,烦请大家耐心一些。”
说罢,沈念坐在最前方的椅子上,商人们也都陆续落座。
沈念讲话,向来都是开门见山,没有虚词。
“今日召大家前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劝说大家莫再以钱换银,大量囤积白银!”
“自新政改革以来,朝廷取得的成就,大家应是有目共睹的,近几年,也是自大明开国以来,商人地位最高的几年,大家应该知晓,当下朝廷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令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肚子。”
“要让全天下百姓吃饱肚子,清丈全国田亩,抵制兼并,令更多百姓有地可种,仍难以完成目标,因为我大明的人口是不断增长的,而田地之数有定量,底层百姓抵御天灾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商贸对天下百姓非常重要,商贸行,则百业兴,百业行,则百姓皆有事业,则天下不樯不稼之民骤减!”
……
“待全国丈田结束,朝廷开展一条鞭法后,商贸对朝廷和天下黎民将更加重要,曾经,宋之商业税超越田税,本官相信,我朝商贸也能如此繁茂,商贸繁荣,朝廷便有钱,朝廷的军事便能强大,便能拥有更加久远的和平。”
“朝廷施行一条鞭法的目的,是减轻百姓负担,是促进百姓流动,是促使商贸繁荣,这对所有商人都是有利的,希望大家能看得远一些,未来,你们将是大明商业改革的主力,而今不应成为绊脚石!”
……
沈念的语气很柔和。
先讲商人的重要性,再讲一条鞭法之后商人的使命,最后讲商人未来能得到的利益。
可谓将商人日后的地位以及发展方向都分析得非常透彻。
他讲得如此细,如此全面,不仅仅是要在座的这些商人听到,而且欲将这番话传到所有商人的耳中。
让天下商人明白,商人的价值与使命是什么。
……
约一个时辰后,沈念的讲话进入尾声。
“最后,本官希望诸位能以大局为重,能以天下百姓的共同利益为重,停止刻意以钱换银之行为,让你们的白银流动起来,成为新政改革的一份子,为让全天下人吃饱肚子而努力!”
说罢,沈念朝着众商人深深躬身。
沈念这份举动可谓是仁至义尽,心有家国者,定然会停止以钱换银,而那些黑心商人,将会遭到名财尽失的严重惩罚。
……
这时,一名中年商人站起身来,高呼道:“沈右堂所言,振聋发聩,令我等感到惭愧,我们一定听从朝廷命令,为让全天下人吃饱肚子而努力!”
“为让全天下人吃饱肚子而努力!”商人们齐齐喊道。
沈念环顾四周,道:“谢谢诸位了!”
片刻后,商人们陆续散去。
沈念回到偏殿,殷正茂与刘斯洁,还有几名郎中、员外郎都坐在里面。
“沈右堂,讲得漂亮啊!但凡有良心者,都不会钻漏子,发这种黑心财!”户部郎中孙坤兴奋地说道。
沈念微微摇头,面带无奈。
“我讲完之后,认真观察了他们的表情,大多不敢与我正视,逢场作戏者多也!”
对国子监那群未经多少世事的监生,对军队里那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士兵,对民间善良纯朴的百姓,沈念一番话就能改变他们。
但这些商人,各个都是老狐狸。
他们根本不关心大明强不强大,百姓富不富裕,他们只追求利益至上。
想要说服他们,比登天都难。
沈念的目的也不是说服所有商人,而是让那些心中还有良知的商人停止以钱换银,使得他们免吃大亏。
殷正茂点了点头。
他最了解商人的秉性,大多数都是吃不饱的狼,根本无人性。
“子珩说罢这番话,代表朝廷已是仁至义尽,待他们吃亏时,便不能埋怨朝廷害他们了!”刘斯洁说道。
官员们纷纷点头。
殷正茂接着道:“明日,户部便开始放银,各地州府收到御旨后,预计在十日内也会陆续开展以银换钱行动,以此稳定物价,避免银荒,避免底层百姓暴动。”
“诸位觉得,何时公布朝廷的开海之策最为合适?”
“至少要三个月吧!”一名户部主事兴奋地说道。
朝廷公布开海之策的时间越晚,那些以钱换银的商人赔得越多,而朝廷也赚得越多。
“三个月,有些久了,容易生乱,最多两个月!”刘斯洁说道。
三个月,确实能使得朝廷赚许多钱,但也能让许多商人赔得血本无归。
商人们破产,会导致很多底层百姓失业。
沈念想了想,道:“我建议,二十日吧!二十日后,朝廷宣告开海引银之策,待此策令两京十三省皆知,基本也就一个月了,一个月,足以令那些黑心商人得到教训,让他们明白不可钻朝廷政策之漏洞谋取黑心财,明年,应该是一个崭新而美好的开始!”
“同意!”殷正茂笑着说道,计策是沈念出的,户部二十日挣得钱至少能为天下官员发一个月俸禄,足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