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朕的钱(今儿还两万)(2/2)

他当然知道宋煊说的是真话。

那赏钱也定然不会少的,县衙內衙役们的待遇都是明证。

千金买马骨这件事,宋煊早就打下了基础。

这帮人都愿意相信宋大官人的人品。

赵禎也是在一旁急的走来走去,他当真是想要听一听这最后的结果。

到底挣了多少钱。

钱甘三已经把算盘打的叭叭作响,头上全都是热汗。

最终匯总数据,他已经盘算了三遍。

“大官人,数目出来了。”

钱甘三有些踉蹌的站起来,把帐目双手递给宋煊。

宋煊示意陶宏演算一遍。

陶宏接过来,顺势坐下,扒拉了几下算盘珠子。

钱甘三就发现眼前这个人,用的算盘计算之法,他从来都没有见过。

一时间瞪大了双眼。

赵禎也发现陶宏算帐的方式与县衙之人大不相同,也是顿感奇怪。

时间不长,陶宏便把自己计算的数据交给宋煊。

宋煊接过来一瞧,此番利润足有二十七万七千八百一十九贯三百二十文。

这还是用其余人的钱,双倍三倍赔出去之后的纯利润。

若是再拋除人工开支以及各种器具支出,再加上赞助商赞助的,是要比这个数据还要多少一些的。

“嗯,不错。”

二人算的没什么差错。

宋煊眉头微挑:“果然还是官扑挣钱,但还是得少干这种事。”

他把钱甘三叫过来:

“不该往外说的不要说,知道吗?”

“小人知道。”

“嗯,这段时间辛苦了。”

宋煊拍了拍钱甘三的肩膀:“下个月给你们奖金都发进去。”

“多谢大官人。”

钱甘三行礼后喜滋滋的出去了。

赵禎拿过帐目看到最后,眼睛登时睁大:

“十二哥,你十日內就赚了这么多钱?”

“哎,是咱们一起赚的。”

听到宋煊的话,赵禎就知道嘿嘿的傻乐。

他的內库当真是连十万贯都拿不出来了。

这点钱用来修缮汴河,以及供应灾民过冬,绰绰有余。

唯一需要想的,就是灾民冬日会冻死的事。

宋煊坐在一旁:“到时候咱们努努力,在拍卖会上多卖出点价钱去,兴许能凑够百万贯。”

“百万贯。”

对於整个大宋的赋税收入或许不够,但是对於赵禎而言,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孩子虽是皇帝,但真是自小就没咋见识过钱,更没有拥有过。

他爹把祖上积赞的了许多,剩下的刘娥都帮他了。

这只是第一届,就算是第二届不如这届热闹,可打个折,十日左右就能挣上十万贯。

如此赚钱的买卖,赵禎確实激动。

尤其是他瞧见开封县衙后院的房子都被铜钱塞满了,兑换成金银直接进入地窖藏著。

赵禎当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即使他是个皇帝。

“城外的砖窑製造好了吗?”

宋煊直接询问最近这段时间城外的炉子怎么样了。

那些淤泥被挖上来之后,要准备进行烧砖的。

到时候直接在汴河两岸砌砖护岸,顺便在一些地方用砖石把两岸铺的紧密一些。

方便河水快速通过,冲走残留的泥沙。

人造冲沙,免得过几年汴河河床又堆满了泥沙,河水外溢,淹毁两岸居民的屋舍。

陶宏最近一直都在忙碌这些事,通过曲泽找了一些合適的人手已经开始培训了。

烧砖这门手艺並不难学,几个节点要搞清楚了。

秦砖的烧制水平就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汉砖更是蓬勃发展,东汉末年的时候,都要把墓室的砖挖出来,用来修城。

只不过这种建造砖制墓室多是贵族和大户人家的墓葬和铺地,寻常人根本就置办不起。

再加上如今的城墙也都是夯土,没有外包砖石,砖厂並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主要是砖城成本过高,难以普及,直到明代,才开始大规模运用城砖。

待到宋徽宗继位后,北宋將作监少监李诫才奉皇帝命令,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系统总结了砖瓦製作的工艺和流程。

“我在漏泽园那块地,先前已经开炉试著烧了一些。”

陶宏脸上带著笑:

“回头我叫人拉一车过来,让你瞧瞧。”

“行,待到他们把淤泥运输到城外去,你们就快些动工吧。”

宋煊知道这些淤泥是需要提前晒到,但是目前也只能先掺和著沙子用了。

现在他也用不起糯米灰浆,用三合土来粘合就成,此法在南北朝就开始推广了。

宋煊他们两个说完话之后,赵禎还沉浸在赚钱的喜悦当中呢。

“虽说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可是一日无钱的日子,那也是不好受啊。”

赵禎颇为感慨的说了一句。

如今他虽然贵为大宋皇帝,可是这两样东西都没有。

甚至连美人都没有。

皇后还是自己不喜欢的,性格跋扈的不得了。

幸亏有宋煊帮忙从中用策,才不用让他如同先前那般难受。

“六哥儿无需过於忧愁,这段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的。”

宋煊只能用辽国来安慰他,大辽皇帝亲政也有皇太后在前面。

尤其是辽国皇太后的权柄更重。

太后与皇帝之间也会发生各种矛盾。

赵禎倒是没有被安慰到,当即开口问:

“十二哥,你是打算也要去出使辽国吗?”

“我是真的有这个想法。”

宋煊想都没想:

“若是真想要动兵收復燕云十六州,还是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否则光凭藉別人所说的,就做出决断,那还是极为不妥当的。”

赵禎頷首,他最欣赏宋煊的就是这点,就算心中有一百个主意,他也会想要实际瞧一瞧,免得被旁人的消息所误导。

“我总觉得这一小部分女真人来的时机太过凑巧,有投石问路之嫌。”

宋煊止住溜达的脚步:

“万一是他们从中想要联合我大宋反叛大辽,我也好给他们去加把火。”

“嗯?”

赵禎当然知道女真人不是第一次来大宋求援。

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大宋是更不可能出兵协助女真人的。

朝廷根本就没有做好通辽国决裂的准备,也不会同意的。

“十二哥,这些女真人又想要反叛?”

“国晏端说了许多辽国人对他们的压迫,就算他在努力的平復自己的心情,让话语不显得那么仇恨。”

宋煊摊手道:“他们面上总归是在隱忍,怕是內部早就有暗流涌动来。”

汉唐以来,中原对於外族多是揍,揍的他们不敢扎刺就成了。

但是辽国不一样,他是强行把这些民族给拧在一起了。

游牧、渔猎、种田,三方混合在一起,地位最高的是契丹人。

辽国汉人在面对宋朝的时候,对於辽国而言还有统战价值。

但是其余民族连点统战价值都没有,契丹人对於这些民族都是儘可能的屠杀,逼迫他们臣服。

统战价值这个现象,也是在宋辽时期被发扬光大。

“他们是在谋划反叛,想要引我大宋入局。”

赵禎很快就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这些人此时內附大宋是別有用心的。

“自是如此。”

宋煊连连頷首:

“不过我感觉他们要是杀死辽国的使者,栽赃给咱们,那也不现实。”

“若是杀死我大宋的使者,栽赃给辽国,那也不一定可信。”

“所以我不明白他们想要搞什么手段,就女真人与契丹人安排在一个使馆內,看看他们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来。”

“十二哥还是要小心一些。”

赵禎叮嘱了一句:“这些人狼子野心,若是没有达成目的,怕是会另想办法。”

“那还是六哥儿多加小心吧。”

宋煊哼笑了几声:“我身居低位,杀了我也没什么用,顶多是惋惜,双方使者互相扯皮。”

“可他们若是趁著官家宴请的时候,刺杀皇帝,那事情就无法挽救了,即使没有刺杀成功,可也不是能被轻易原谅的。”

“刺王杀驾?”

赵禎倒吸一口气,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是有可能的。”

宋煊指了指赵禎:

“至少你的优先级远在我之上,他们为了挑动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事,肯定要选一个份量足够重的人。”

“待到两方打起来了,他们也好从中反叛,更为方便有好处啊!”

“十二哥说的对。”

赵禎点点头:“到时候便让大娘娘去接待吧,朕还是暂避锋芒,毕竟朕手里一直都没有什么权力。”

“嘿。”

宋煊努力绷住脸上的笑意指了指赵禎。

他发现赵禎有些进步的,与刘娥的感情不像是以前那样了。

赵禎也努力绷住自己想笑的嘴角。

毕竟大娘娘的行径越来越像一个皇帝了。

“总不能好处都是大娘娘要了,危险的就由朕来承担了吧。”

“哈哈哈。”

宋煊放声大笑,幸亏屋子里没有外人。

陶宏跟在宋煊身边这么久,那也是个胆大之人。

听著他们之间的对话,自己就当没听到。

如今官家是傀儡的事,谁不知道。

要是官家连点怨言都不敢说,那才是真的没有大丈夫气概。

这种人不值得追隨。

“十二哥,这场赛事大娘娘也在关注。”

赵禎把帐本递给宋煊:“总不能如数上报吧?”

“当然不能。”

宋煊把帐本递给陶宏:“做份假帐出来。”

陶宏接过帐本开口道:“不知十二哥儿想盈利多少?”

“五六万贯就成了,后面拍卖会那种怕是不好做帐。”

“明白。”

赵禎本以为十二哥昧下一半来。

结果万万没想到竟然会上报一个零头还不到呢。

“十二哥,这上报合適吗?”

赵禎眼里露出疑色:“万一没有人相信呢?”

“有什么不合適的。”

宋煊重新坐下来:“他们爱信不信,我跟他们交代的著吗?”

“要不是咱们举办这个摸鱼大赛,他们连五万贯都拿不出来帮我賑灾呢。”

他又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咱们能想出好主意,才是最根本的,当然要拿大头,他们还想要一半?”

宋煊哼笑了一声:“给他们个零头数据,他们都得说谢谢我呢。”

“再说了,咱们还没有给那些禁军士卒巡逻的工钱、饭钱算进去。”

“拋除成本,最终能够盈利,十日没有赔钱,还能赚上五六万贯,就是极好的买卖了。”

“要真能赚出来大宋赋税十分之一,那才不正常呢。”

赵禎在宋煊的影响下,胆子是比以往大了些,但也没有一下子变得那么大。

赵禎点点头:“全都听十二哥的。”

“嗯。”

宋煊应了一声:

“六哥儿將来想要收復燕云十六州,那自是该向太祖皇帝学习,暂且设立封装库,这二十万便是第一笔大额进项。”

“对对对。”

赵禎是穷怕了。

他也想要存钱,將来好干大事。

吕德懋带著几个人去了汴河施工现场。

此处味道当真是不好闻。

但依旧有许多百姓都在进行劳作。

“南人向来习惯吃苦。”

吕德懋捂著鼻子评价了一句:

“若是在我大辽,让他们做如此活计,便是拿鞭子打,都不一定有他们勤快。”

“不错。”耶律狗儿也赞同他的话:

“我是愿意让汉儿成为我的奴隶的。”

他们这些契丹贵族都有许多庄园,自是拥有许多奴隶。

儘管大辽的汉官再推动奴隶制度消亡,可大辽自有国情在。

他们打草谷除了抢东西,那也是抢人口的,成为他们的奴隶。

怎么可能因为几个汉官的建议,就要废除这种制度呢?

吕德懋听到这话,內心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耶律宗福抿了抿嘴,没言语。

他知道这种思维在契丹內部是十分正常的,可是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耶律庶成倒是无所谓。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到了南京,也该把书信都送出去了,开始筹集钱財呢。

一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心安的不得了。

明日那件珍贵的琉璃器,宋煊也就该在樊楼展出了。

他已经打定主意,明日定要早早的去占位置,好好的欣赏一二。

这个好宝贝,自己势在必得。

吕德懋没接茬,而是仔细观摩起来,这些百姓用双肩的担子把淤泥从河床经过一道缓坡挑上来岸来,一直都挑到城外去。

车马行的大车可以拉四五千斤货物,但是都在新码头干运输。

至於和平车,是东京城的货运车,这种倒適合短途运送。

可是淤泥味道实在是太臭了。

他们这种车若拉了淤泥,將来就別想再招徠其余客户了。

独轮车倒是有,但北方的独轮车需要前后两人把驾,两旁有人扶著,还没有车兜子。

独轮车的轮子大的,直接凸起来的那种,根本就不是平的。

张方平瞧著依靠人力运输实在是太慢了。

若是能够把独轮车的轮子给变小,上面变得平整一些,兴许就能运输的更加速度快了。

这种独轮车的出现还需要时间再发展发展,才能出来,被张择端画进清明上河图当中。

宋煊算完帐之后,把做帐的活计交给陶宏后,便决定去施工现场瞧瞧。

张方平蹲在岸边,用树枝画著图。

至於对岸看热闹的契丹人,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反正也用不著自己去接待,若是他们能再次心善的一起去河底清理淤泥,张方平还能给他们点好脸色。

毕竟宋太岁从契丹人手里坑来了不少金子用来賑灾的美谈,已经在东京城传开了。

这就导致许多人都愿意同契丹人做生意。

万一契丹人也昏了头呢。

不为多挣钱,就为了凑热闹有谈资。

反正凑热闹这项传统,从古至今都没有消失过。

“画画呢?”

宋煊站在岸边,屏住呼吸,打量了一下对岸的契丹人。

他们的髮型过於突出,想不发现都难。

“十二哥。”

张方平猛的站起身来,险些晕倒,被宋煊给扶住。

“別告诉我你现在还没吃饭。”

“味道有些冲,吃不下去。”

张方平感觉自己两眼有些发黑,这跟他小时候吃不饱饭时候一样。

跟著宋煊这些年几乎都没有再犯过。

这熟悉的一幕再次涌出来。

“人家都说久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你就该吃饭前来,要么在吃饭后来。”

宋煊让张方平站稳打趣了一句:

“可別因为一项工程就劳神费力,过早的消耗元气,兴许还没坐上宰相的位置,就噶了。”

“哈哈哈。”张方平笑了笑,表示记住了。

“十二哥,我瞧著他们在这里挑担子,实在是太慢了。”

张方平用脚指了指自己画的独轮车形象:

“这种独轮车小道沟渠、平原山地都可以畅行无阻,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

“所以我想把这軲轆削去一部分,让上面平整,再搭建一个长的无盖箱子,如此用来运输淤泥。”

“兴许能够更快,更便捷。”

“嗯,是个好主意。”

宋煊也知道如今的独轮车与他以前见过的独轮车有点区別,就是张方平说的那种小轮子,上面是平整的,放一个兜子。

“到时候砖烧好之后,他们把淤泥运过去,再把砖块运回来,不空车,效率会极大的增加。”

宋煊把曹旭喊过来:“你带著我的腰牌,去將作监一趟,把少监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