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你这消息保真吗?(1/2)

第409章 你这消息保真吗?

“你知道宋煊为什么最后留有余地吗?”

吕德懋指著外面道:

“他本来可以不说立碑刻石之言的。”

“可是他为什么说了?”

面对吕德懋的提问,耶律宗福陷入苦思当中,终於灵光乍现。

“宋煊他是顾忌我的皇族身份!”

听到这个回答,吕德懋犹如一口老痰卡在胸口。

他怎么想的?

当真是不吐不快。

“在大辽旁人都认你的身份,可是这里是大宋。”

“皇族身份在文官面前也不好使,更何况他岳父又是曹利用,就算宋煊方才公然羞辱你,你能怎么办?”

大辽上下对南朝曹利用这块金字招牌,那都是认的。

不认他就是在羞辱大辽皇帝,以及故去的皇太后和他们这群汉官的精神领袖韩德让。

连他们都称讚曹利用孤身入营谈判有胆色,与他们详聊盟约毫不退让。

如此,才促成了双方和谈的有利条件。

在大辽,你竟然公开羞辱低毁曹利用,那就是想要推翻他们。

政治不正確,能饶得了你?

面对吕德懋的询问,耶律宗福脸色越发难看。

因为他发现自己真的左右不了宋煊。

无论是言论还是动手,自己都处於劣势当中。

吕德懋却是没打算放过他,而是继续追问道:

“亦或者你觉得他宋煊会因为你,而受到大宋的处置?”

耶律宗福再次不语。

“反过来说就算他是武人的女婿,可他也是个文官,大宋的文官向来不好惹,你觉得那些宋人宰相会因为他羞辱你,训斥他吗?”

“以我的了解,这群人只会夸讚宋煊干得好!”

“反倒是你耶律宗福作为使者自己主动找茬不仅跌了面子,也让我大辽皇帝跌了面子,派出你这么一个如此无能之人为使者。”

“更会让他们南人认为我北朝无人!”

耶律宗福下意识的后撤半步。

他当真没想到这么多。

“不必如此言语,你太过谨慎了。”

作为主使的耶律狗儿也没想到这里面会有如此多的门道。

反正咱们就是来拿钱的。

吕德懋不想与耶律狗儿解释。

他爹是耶律斜,连萧挞凛都是他爹的副手,人家就是世代能在大辽富贵。

但是他们这些汉官不一样。

等他老了干不动了,出使以及接待宋朝使者这件事总是会有人干的的。

尤其是他们这些汉人干更具有优势。

耶律宗福被选为主使培养,他如何能够看不清楚宋人言语里的陷阱?

这对大辽的未来是极其不负责的。

吕德懋相信依照宋人对进士的培养,宋煊那样的人肯定会成为使者,出去歷练增长见闻的,將来犹如王曾那样成为大宋的宰执。

这都是有跡可循的,他们宋人的培养文官体系,著实是让吕德懋羡慕。

你耶律宗福在大宋被人压了一头,等回到大辽,还要被人给压一头,那绝对不行。

因为外交无小事。

他们这些汉臣感恩於韩德让的提拔,自是要帮助他的后人们,即使全都是侄子侄孙。

吕德懋也知道辽国没有孕养这类人的土壤,他只能嘆息道:

“耶律宗福,我不是故意要针对你,是希望你將来也能扛起我大辽的大旗。”

“我知道的。”

耶律宗福当然明白他家族的基本盘在哪里,也知道这些被他祖父辈提拔的汉官心中的爱护之意。

因为韩家在辽朝已经成长为,仅次於耶律、萧姓两族外的第一大家族。

其余汉臣也多是以韩德让为榜样,想要自己家族在辽国日益壮大。

在辽国这种政治环境下,只有更加紧密的抱团取暖,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玉不琢不成器,我今后定会三思而行。”

吕德懋点点头:

“好在我们来日方长,今后的有的是机会压他一头的,今日之事全当是个教训。』

2

耶律宗福行礼之后便出去换衣服了,方才被人出气蹬了好几脚。

他虽然已经隶属於皇族,但是面对真正的皇族、后族,身份还是不够用的。

耶律狗儿表示不解:

“吕状元,你为何?”

吕德懋摆摆手:

“南相,我年岁大了,不知道还能往返几次宋辽的路程,自是需要培养下一代人顶替上来。”

听到这话的耶律狗儿点点头也没多说什么。

他们汉人就是容易想的长久。

隨著耶律宗福被单独灌输经验教训,其余契丹贵族在咒骂殴打完耶律宗福后,便纷纷出了使馆去东京城逛游。

好不容易来一趟,必须要享受享受。

要不是被耶律宗福这个人给坑了,他们的荷包也不至於还没享受,就先了许多。

不过这群契丹贵族也没太多担心,出手依旧阔绰。

因为他们这次来就是领取岁幣,不用担心,肯定会有钱分在自己手上的。

曹利用骑看高头大马,脸上神情极为舒爽。

尤其是听看杨崇勛二人嘴上的夸讚。

“曹侍中,我开始听宋状元那般言语,还以为他对外十分软弱呢。”

“没想到啊,没想到!”

杨崇勛是真的服气了。

他根本就想像不到还有这种三言两语就能让契丹人吃,且有苦说不出的效果来了。

这么多年的接待副使,杨崇勛从来都没有像今日这般痛快,第一日就狠狠的压了契丹人一头。

要不然这些契丹人,还会想法提出更加不合理的要求。

“宋状元不愧是天下第一聪慧之人。”夏守赞也在一旁附和著:

“我都没想到这里面的门道,那群契丹人的脸色可真是难看的很。”

“哈哈哈,就是就是。”杨崇勛也是颇为追忆的道:

“以往我只在曹侍中面前见过契丹人脸色难看,如今他们在宋状元面前也是如此。”

“若是宋状元是我的女婿,我怕是半夜都得笑醒。”

夏守赞脸上带著笑:

“那你就別想了,不如打一打张探郎的主意。

曹利用警了一眼杨崇勛,他还想打张方平的主意,怕是人家不乐意。

但是曹利用习惯了好好先生的人设,也没有出言讥讽。

“也是。”

待到回了枢密院,曹利用发现吕夷简在这里与夏对弈。

杨怀敏在一旁喝茶等待。

吕夷简见曹利用回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棋子,询问如何?

不等曹利用言语,杨崇勛他们二人便说了宋煊的处置手段,狠狠的给了他们找茬之人一个下马威。

吕夷简倒是不觉得宋煊会吃亏,只是没想到宋煊还能从契丹人手里坑到钱財。

看样子宋煊如今真是为了賑济灾民,想方设法的筹集钱財。

“妙啊!”

杨怀敏站起身来:

“宋状元当真是机敏之辈,此事要立马回宫告知大娘娘。”

反正只要辽国使者不死在东京城,大家嘴上互相问候,实属正常。

因为宋人在辽国,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就看谁能嘴上占便宜了。

夏摸著鬍鬚,轻微摇头笑了几声,对宋煊颇为讚许。

因为他爹是死於对辽战事当中,所以夏对契丹人没什么好感。

当初朝堂要他为使者出使辽东,给他气的官都不要做了,就是不去。

等一行人到了樊楼,博士一瞧是宋太岁来了。

他连忙喊了一声掌柜的,紧接著从台阶上急忙小跑下来打招呼,说几句问好的话拖延一下,就等掌柜的出来迎接。

钱掌柜亲自给引进去:

“宋大官人,今日是请客?”

“他们请,我是客人。”

宋煊指了指一旁的契丹人,钱掌柜的眉头一挑:

“请到三楼雅间。”

耶律和尚直接先给他上一罈子雪酒,他先喝上之后,在点菜。

几个人落座,王保直接坐下。

许显纯则是下去招呼那帮衙役在大堂吃饭。

方才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就突然从里面掏出不少金银来了,所以趁这个空隙正好打探一二。

辽国人也铸造钱幣,但是一般不怎么流通,多用於赏赐。

他们用的都是宋朝的钱幣,而宋朝的钱幣属於违禁品,不能大量流入辽国的。

耶律隆绪亲政后也是学习大宋增加了商税的范围,差人寻找金银矿进行开採。

所以这些贵族到了东京城,都是准备拿著金银去兑换铜钱的。

“我上值期间不饮酒。”

宋煊拍了拍身旁的王保:

“他帮我跟你们喝。”

“哈哈哈,那感情好。”

耶律和尚自是大喜,他一个人喝没什么意思。

耶律庶成倒是也没意见,他就不是来喝酒的。

有人陪他堂弟喝酒那可太好了,他们二人正好聊一聊文学。

“宋十二,你对我大辽的诗赋了解多少?”

宋煊轻微摇头:

“刘六,我並不了解你们的诗赋,甚至都没听说过。”

“当然了,你也不必介意,我连大宋的诗赋都不怎么了解。”

宋煊如此快言快语,確实让耶律庶成心里有些难受。

因为这是实话。

相比於契丹人自娱自乐的诗赋,在这方面的底蕴確实不如大宋。

纵然有大批汉官推动辽朝汉化,但真认识汉字的还是少数人,你怎么写诗赋?

不如唱一唱草原的歌,兴许更能吸引辽国小姑娘进入你的帐幕,双方深入交流一二。

可宋煊又说他对大宋的诗赋也不是很了解,耶律庶成忍不住笑出声来。

果然像他这样天才般的人物,才不会去思考別人的诗赋作的好不好,总之你们写全都没有我写的好。

这便是一种自信,他羡慕不来的。

耶律庶成倒是非常乐意见到终有一日,宋煊能像李太白那样遇到崔顥的《黄鹤楼》那样难以下笔的一天,想必会更加有趣。

“哈哈哈。”

耶律庶成端著茶杯喝了一口:

“我在中京喝点茶,那可是贵的很。”

渲渊之盟签订后三年,耶律隆绪就在奚王牙帐建立新都,號中京大定府(今赤峰)。

“中京没有人制茶吗?”

宋煊故意问了一嘴,那边有手艺也养不了茶树。

“没有,倒是有许多汉人养蚕织绸。”

“嘿。”宋煊面露不解之色:“我大宋的丝绸还不够你们用的吗?”

“我们都是用你们大宋的丝绸,他们做出来的丝绸都是卖给你们宋人用的。”

宋煊:???

“本地人看不上本地人作的丝绸?”

听著宋煊的询问,耶律庶成轻微摇头,又有些苦笑:

“我等都认为宋人的丝绸最好,最尊贵,所以即使他们做的丝绸够好,我们也不用。

宋煊突然理解了双方產品其实差不多。

但打上“进口的”这个標籤,就会让你的身份显得更高贵,你很有实力的意思。

那就是脸面的溢价了。

不少人都愿意为这个溢价钱。

宋煊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还能遇到这种思维。

“怎么,难道你认为大辽的丝绸比大宋的要好吗?”

“倒是没有这个想法。”

宋煊哈哈笑了几声:“刘六,你们大辽闹灾吗?”

“当然。”

耶律庶成变简单的说了一下山西四州(云、应、朔、寰),那里以前经常遭受战爭和饥荒双重困境。

自从不与大宋作战后,晋国王(韩德让)下令减轻赋税,以此招徠流民,鼓励垦荒,粮食歉收,也会免除百姓农器钱,平抑各郡物价。

这些政策一直都流转下来,平稳的运行。

听著这些话,宋煊觉得韩德让的政策很明显就是在给大批汉人进行让利,让他们安心在大辽生活。

这些汉人渡过灾荒之后,再上缴赋税,充实大辽的国库。

大辽主体民族是草原部落,他们一般都是放牧打猎,只有少部分受到汉人影响的渤海人、契丹人和奚人会搞种植业。

牧民上交牲畜,农民上交粮食,都有不同的赋税和役。

而且宋煊认为如今的辽国实力不弱,他们已经把燕云十六州和平经营了二十多年。

纵然是最开始几年或许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时间一旦拉长,一代人都出来了,种田的反哺的好处也该出现了。

辽国人的二元经济,推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使得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和南部、东部地区的农业並行发展。

而且耶律隆绪是非常愿意大力发展农业的,对於农田这方面有过特別的交代,不允许契丹百姓去农田打草谷。

百姓大多延续本民族的传统生產方式活下去,效果显著。

长久下去,宋朝收復燕云十六州的窗口会越来越小。

宋煊喝了口茶,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

政策当真是好政策,而且听他的意思实行的也不错。

他从耶律庶成的话里听不出有什么民族、阶级矛盾,若是想要发现其中的漏洞,宋煊觉得还是得自己亲自去跑一趟瞧瞧。

兴许能看到其中的裂口,方便找出应对办法。

“如此说来,因为吏治,大辽已经进入鼎盛阶段了。”

“哈哈哈。”

面对宋煊的吹捧,耶律庶成確实是有些不自信的:

“比不得大宋的一些方面,还是又差距的。”

因为大辽的吏治当真没有自己说的那么好。

自从晋国王以及皇太后先后去世,皇帝继位后,对於吏治就没有那么清明了。

逼走贤臣,任用奸侯之人的话。

耶律庶成可不会当面给宋煊说的。

“这些不过是一些基本的政策,但是因为秦晋王没有整治北枢密院(管理契丹人军政多),以至於现在职多废旷,对外多有败绩。”

耶律庶成也没有故意瞒看辽国对外失败的战事。

现在军中確实不怎么样。

许多人都把自己的子嗣塞到军队当中,许多官职都要比士卒还要多了。

长此下去,如何能不打败仗?

宋煊倒是觉得这是韩德让能够在大辽呼风唤雨的缘故。

只要不接触军权,在一旁出谋划策,整顿吏治帮他建设朝堂,无论是皇太后还是皇帝都会支持他做的。

宋辽之间最大规模的战事,已经结束这么多年。

至於横压周遭部落,也用不看尽起契丹大军。

他们这些契丹贵族不往军队里塞人,还能往哪里塞人?

这都是时代发展的局限性,更何况对於契丹人而言,打仗才能获取更多的奴隶。

契丹贵族也有田地,但多是俘虏来的奴隶给他们种地。

耶律庶成对於自己说的话,也是有所隱瞒的。

许多贵族连汉字都不认得。

他们在官场上为官想要做政绩,也做不过这帮汉官,他们不欺负治下百姓就算好官了。

就在他们谈话期间,樊楼陆续开始上菜了。

刘从德过来盘帐,得知宋煊在,於是直接安排魁苏轻柔等人进去唱曲。

耶律和尚放下酒碗:

“你別说,这南人的女子唱起的调调就是好听。”

王保也放下酒碗:“我还没听过辽国小娘子唱曲呢。”

“她们不会唱这种曲,顶多会咬你肩膀头子。”

耶律和尚说完之后还跟著打起节拍来了。

刘从德这个时候才走进来,让人添了一双碗筷。

宋煊也帮忙介绍了一下,主要是大娘娘的侄儿。

耶律庶成立即颇为世故的敬了刘从德一杯酒,人家在南朝的关係,可比自已在大辽的关係要硬的多。

今后若是打交道,难免会用到人家。

刘从德对於契丹人的观感也没有太大的敌意,更何况还要把一些“皇家宝贝”以及那个琉璃製品海东青卖给他们呢。

此时也是热情如火,一时间宾友尽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