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新城魅力(2/2)

刘放在西岸官营码头处的馆舍里散步,顺着梯子爬到房顶上,与其他第一次来晋阳的外州乡巴佬一起观察汾水两岸。

但凡是来过的人,无不感慨晋阳的富庶与稠密人口。

富庶意味着战争的续航能力,稠密人口意味着短期内的军事动员爆发力。

刘放是个理性的人,自然一眼就看到了晋阳城蕴含的恐怖动员力。再让赵氏经营下去,单城压制西北各州也非不可能之事。

而一些感性的乡巴佬,目睹晋阳的富庶、太平盛世模样后,再想到自己家乡的残破、衰败模样,自制力强一些的人还能维持仪态,而自制力差一些的就嚎啕大哭,情绪狼狈。

刘放看过东岸景象后,骑在屋脊之上转身,看着城外西岸最大的一座楼阁:“那就是蔡园?”

旁边一个与他闲聊的外州使者点着头,羡慕说道:“正是蔡园,只恨钱财寡少!”

蔡园自然是个正经的地方,也是个日进斗金的地方。

整个蔡园四四方方,是一座边长七十步的三层四合楼,其中有许多学堂,由散落各地的蔡学门人汇集此处后开讲于学堂,这些学堂只有学业深浅的区别。

除了学堂之外,蔡昭姬得到赵基的支持,制成了印刷铅版,这是比龙城大学雕版拓印更先进的一种印刷技术。

不仅蔡邕的著作得以印刷,还包括其他各家门人进献的注解版本,经过蔡昭姬校正后,都会在蔡园印刷,并出售。

因此东门亭就建在蔡园对面,蔡园只在内部开窗,外部整体用稻草黄泥涂裹,就是为了防火防盗。

蔡园内,只要给钱就能买到印刷精美的各类经典,每部经典也有出自各家各派的注解……经典其实没没少文字,各家注解才是大头。

所以卖的是注解,经典原文、疑似篇章只是附赠。

因此,蔡昭姬的名誉两极分化的十分极端,有的人恨不得生吞了她,将蔡园上下烧成灰烬;可有的人眼中,蔡昭姬仿佛黑夜里高举火把驱散凶兽、危险的光明使者。

刘放也去看蔡园,蔡园外部平平无奇,就是三层高的黄泥墙,没有窗扇,看不到一个人。

想要看蔡园的全貌,就要进入其中,才能知晓里面的场景。

刘放也就随意多看了几眼,他可没那么多钱去买各家注解。

这些注解重要么?

对寒门士人、平民来说很重要,非常的重要。

可在刘放眼中,讲解这些注解的老师更重要!

只有成为名士大儒的门下高足,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从此在老师、师兄们的提携照顾下,顺理成章的飞黄腾达!

别说没钱,就是有钱,刘放都不屑于去买这些死物。

他对蔡园没兴趣,他更在乎的是晋阳城的发展……现在他已经被折服了,如果有机会的话,自然要从涿县搬离,落籍晋阳。

落籍晋阳,置办一点小小的地产,足够子孙在晋阳生活,能衣食无忧、耕读传家的话,就算一时落魄,早晚也能重新崛起。

心中有了想法且越发的热切,刘放也就不再看远近的景象。

他更想成为幕府中的规划者,这可比瞻仰、赞叹晋阳的发展更有意义。

摈弃杂念,刘放返回馆舍开始沐浴,更换新的衣袍后,就等着明日来自赵太师的传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