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新城魅力(1/2)
第736章 新城魅力
晋阳,王松的谋士之一的刘放乘船汾水之上。
自北向南,身在上游,勉强可以远眺晋阳新城的全貌。
尤其是去年重新规划城内地区层级之后,各层级的建筑群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削顶与改建。
使得在汾水之上观看晋阳城时,仿佛一座阶梯有序,向西边远处层层拔高的山城。
舟船持续向南,刘放贴近晋阳越来越近,最先想到的就是水攻时的场景。
现在的晋阳城,哪怕遭遇水攻,也很难伤到核心的太仓亭与太平亭。
何况,晋阳城本来就没有城墙。
外围那道低矮土墙,还不如一些牧民圈牛羊的土墙,又有什么军事防守价值?
再说了,晋阳未来一定会持续向外辐射,建立各种都亭、街坊,当晋阳城彻底横跨汾水,东西两头都接到山势脚下时,那水攻不水攻的就已经没意义了。
那么庞大的一座城邑,居民何止百万?
若是沦落到被敌军水淹,也不敢决死反攻放手一搏的话,那被淹死也是活该。
刘放深深地被晋阳城眼前的场景,以及未来可能规划的前景所震撼。
与其他来晋阳的外州使者一样,刘放不可能第一天就进入晋阳城。
先是随船停在汾水西岸,这里已经顺着河岸发展出临河大街,这条大街街道宽四十步,街道两侧的铺面、摊位一眼望不见尽头。
南北长度足有十一里,还没算街道西侧的一些小巷,小巷里也有一些铺面,只是生意不如大街。
因此汾水西岸沿途到处都是可供泊船的台阶或木台,以方便货物的补充或流动。
而汾水东岸,晋阳经商的军民已经开始擅自开发,各自圈地,搭建了各种临时储物的棚栅。
毕竟东岸这里,是八月诸胡各部前来互市的羊马市大基地,基本上属于自由使用的人状态。
诸胡各部都能来使用,晋阳军民临时圈占一点土地,也搭建临时的棚户做仓储或棚圈进行兽群的育肥……也不算过分。
当然了,如果以后晋阳侯国的国相、太原郡的郡守衙署对这些现象采取放任、承认态度,那这些简陋、临时的棚户就会被拆除,改建为坚固的土木建筑,成为地产。
乱世才开始几年?
所以残存的中老年人,依旧有浓厚的商业嗅觉。
自然地,刘放也有类似的嗅觉和眼界,一眼断定汾水东岸的这些棚户区肯定会被拆除。
如果阻力太大,有贵戚、官吏也涉及其中的话,那么一场不小心燃起的意外大火,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有眼力、有能力也有胆魄在汾水东岸圈地的,肯定是军爵不低的军户或晋阳侯国的官吏,以及太原郡吏。
至于太原豪强、衣冠,杀的就剩下温恢、孙资两家人,就这两家两户的人,其中温恢未婚是单身的一户,而不是两个家族。其他都在株连之下成了官奴、矿徒。
所以能在东岸圈地的,只能是赵基幕府里的新派权贵之家。
反正没有登记造册,东岸这些临时建筑也就没有上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