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士绅无不怀念我大元(1/2)
第571章 士绅无不怀念我大元
这次京师会议结束之后,朱亮祖和廖永忠,以及二方面军训导官高耀,立刻动身前往湖南长沙,找他们的主力部队会合去了,为今年攻打云贵的战事提前做准备。
另外今年湖南全省的粮食税收也不用在解送京师,全部当作此次南征的军粮,等九月秋收之后就出兵!
除此之外,还有云贵两省的官员任命,虽然战事还没开始打,但官员必须提前准备出来,打下来一块地就立刻建立大明的政权。
为此,现任河南右布政使陶安,被提拔为云南省左布政使,官升半级,空出来的河南右布政使空缺,由现任济南知府胡惟庸升任,嗯,胡惟庸这个任命,又是李善长举荐的.
鲁锦本来就一直压制着胡惟庸的升迁,从最早在淮西的时候做含山县主簿,再到后来升迁去安庆府做知县,接着又升饶州府同知,最后升到济南知府。
其实说实话,作为鲁锦在淮西第一次举办考试录取的那一批官员,跟同期录取的官员相比,胡惟庸的升迁速度已经算慢的了,有些跟他同期的官员已经升到了行省参政的级别。
这里面自然有鲁锦刻意压制的原因,当然也免不了他自己作死,因为这货给李善长送贿赂,让李善长帮他升官!
鲁锦渡江之前,本来胡惟庸当时在做安庆府潜山县知县,后来打下江南,又攻略江西湖广的时候,看到同期的其他官员各个升了知府和同知,自己却好像被鲁锦忘了一般,胡惟庸心急之下,便给李善长送了贿赂,让李善长在鲁锦面前举荐他,给他也升升官。
李善长倒也拿钱办事,立刻举荐胡惟庸做南昌知府,南昌可是江西的省会啊,从一个知县,直接升到省会的知府,这个升迁不可谓不高,然而鲁锦看到之后却没同意,反而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善长一眼。
李善长那次吓得差点没有瘫倒在地,还以为自己收受贿赂的事情被鲁锦知道了,平复了心情之后,他还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试探鲁锦,说胡惟庸也是淮西的首批录取官员了,论资历,论政绩都不比别人差,为何迟迟不给他升迁?
鲁锦当时考虑到还在打天下,为了维持内部稳定,就给了李善长一个面子,没有当场揭穿他,只说胡惟庸这个人,在考试的时候自己就不喜欢他,太会阿谀奉承,逢迎上官,品行不好,所以不给他升。
然后南昌知府的位子自然也没给他,那本来就是鲁锦留给情报局的。
江西情报站南昌站站长郭梓明,潜伏敌境,收集情报有大功,他这个级别的情报官员,论功就应该直升知府,再加上当时江西刚刚平定,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比南昌情报站站长更熟悉南昌当地的情况,因此让魏梓明做知府,更利于大明对南昌的快速接收和稳定,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比胡惟庸更适合那个职位。
所以最后胡惟庸只是升了半级,被扔到饶州府做了个府同知,也就是副知府。
那次升迁被阻,虽然鲁锦给出了其他的理由,但他看李善长的那一眼,还是把李善长吓了个半死,李善长做贼心虚,也不敢确定鲁锦究竟是不是知道了他收受贿赂的事,但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敲打。
于是在那之后,他迅速疏远了自己和胡惟庸的关系,收的钱自然是不可能再退的,但以后也不会轻易再给胡惟庸帮忙了就是。
不过后来因为扩张太快,官员紧缺的问题,胡惟庸还是又被升了半级,这才被升到济南知府。
而现在,看着内阁再次举荐胡惟庸做河南右布政使,鲁锦也搞不清楚李善长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对自己的试探?
不过他想了想,最终还是通过了这条任命,反正现在河南人口不多,胡惟庸就算作妖也很难作出什么大乱出来,且看看他们有什么目的再说。
除了胡惟庸之外,还有现江西行省参政高德,此人也是鲁锦在淮西第一次考试录取的官员,无为高氏四兄弟之一,这次被提拔为湖北右布政使,目前代理两湖右布政使的詹鼎,这次正式升为湖南左布政使。
还有浙江行省参政李饮冰,这人也是淮西第一批录取的官员,这次提拔为贵州右布政使。
除这几个布政使级别的任命之外,下面的知府和知县也由吏部拟定,再由内阁批复,给出建议,最后由鲁锦拍板,把云贵两个行省的官员任命都过了一遍。
然后鲁锦又任命陶安为此次南征的粮草转运使,李饮冰为转运副使,两人各自带领两省官员,一起随军押送粮草,等到了地方就直接上任,转运使的职责直到此次南征结束便自动解职。
同时收到调令的官员也开始向着湖南长沙集结,只有陶安和李饮冰这两个布政使,被鲁锦特意召到京师,亲自耳提面命的嘱咐了一番,主要是告诉他们今后朝廷对待云贵两省的战略,以及治理方法。
尤其是云南,还和‘大越国’安南交界,瑞丽那边还有个麓川的思氏,这也是个不老实的,要多加防范。
贵州倒是还好,对待那些土司大族,先礼后兵,先联姻拉拢,若是不听朝廷的话,就抓住一个狠狠的揍一顿,杀鸡儆猴,震慑宵小,然后持续移民,推广新作物,开凿驿路,逐渐将贵州稳定下来。
另外对于贵州的土司,还要施行抓小放大的原则,对于那些势力庞大的土司,暂时先以安抚为主,对于那些遍地的小土司,直接以武力征服为主,愿意臣服的直接编户齐民,与新到的汉人移民混居,不服的直接杀掉!
鲁锦可不是什么圣母,原历史上明军占领贵州,还往贵州迁移了那么多汉人移民,你以为在那个遍地都是山的地方,是从哪弄来那么多土地安置汉人移民的?自己开垦吗?
呵呵,后世对这段历史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赶苗拓业!
真以为那些少数民族是自愿住到山里去的啊.
明初云贵的赶苗拓业,和老美的西进运动,本质上是一样的行为,区别只是汉人更加怀柔一些,毕竟汉人也不是什么魔鬼,只要你愿意编户齐民,接受汉化,给大明种地纳粮交税服劳役,那大明也是允许你继续居住生活的,而老美的西进运动就不一样了,这一点印第安人的头皮可以作证
后世还经常有人疑惑,为什么明初有郑和下西洋,却没有殖民海外,很简单,因为云贵就是大明的新大陆,在明朝以前,这块土地从未被中原王朝实控过,最多就是羁糜统治。
从汉朝的夜郎国,到唐朝的南诏,再到宋朝的大理,即便元朝打下了大理,但仍然没有实控,段氏依旧在大理做着土皇帝,直到明朝,这一情况才彻底结束,包括贵州第一次设省,也是朱棣完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