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第228章 食尽鸟投林(1/2)
第228章 食尽鸟投林
“这唐,不过三五年,判若两国也。”
徐庶轻叹一声。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过于割裂,让他简直有点接受不能。
“谁说不是呢?”张飞絮絮叨叨:
“任你驰骋血战灭国,最终脑袋都要挂那潼关角楼上。”
此前张飞对这大唐颇有钦慕与艳羡。
但此刻,看着将士们彼此捉对厮杀,一副血不流干誓不休的架势。
却让张飞有些遍体生寒的感觉。
那肃宗的眼里并没有长安百姓,有的只是那宫殿最高处的一张椅子。
“军师,这小昏君的真诸葛,说的计策有没有道理?”
只是两人此时都没有了说话的兴致。
孔明那边有一幅已经摊开的地图,暂且不去计较翼德那乱七八糟的称呼,孔明以手丈量。
安禄山本身患有消渴症,也就是尿病,根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在攻克长安后,已经是尿病晚期的症状。
回纥人觉得很有道理,同意了。
“真是朕的好儿孙。”
彼辈不怀德,襄助宗主平叛居然还敢开如此天口,想来还是对于大唐之威感受的太少。
侯君集满脸惊讶:你怎么猜到的?
长孙无忌轻“呵”一声,只觉得这位心思全写在脸上,半分城府也无。
随后在床下面挖了个一人大小的坑,将安禄山尸体用毯子潦草裹了扔进去一埋,完事儿。
《旧唐书》: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
“彼辈竟也知道,朕还以为其不知。”
张飞大笑,被孔明无语的瞥了一眼,继续道:
“先复长安,再攻洛阳,如此将叛军主力倒逼回河北。”
医人,已经尽力。
难以平叛又如何?会被叛军反推又如何?
天子首肯,纵兵掠民,如此一来谁为仇寇?
“君视民如土芥,则民视君如寇仇。”
李世民面有冷意,但话语反倒没多少怒意:
尿病的另一个特征是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皮肤病变,从而导致毒疮;皮肤的病变也会导致患者伤口比普通人更难愈合,增加了感染生疮的风险。
而李靖通晓军事,则是已经看到了君权旁落、军权为先的模糊未来。
徐庶下了结论:“若如此,官军必败!”
众人的目光看向在地上翻滚几圈完好无缺的石砚。
李猪儿对安禄山满是怨恨,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依次划过这李泌说的地名,最终孔明慎重道:
勇士死于尘土,忠良埋骨荒野。
“君集可是忧虑大家不做西域之攻伐?”长孙无忌悄声问道。
至于洛阳收复之后的事嘛……
史书记载,逃得一命的长安百姓流着泪夸赞李豫:广平王真乃华夷之主!
随后的战事相对顺利,回纥为前锋在陕州大破叛军。
代宗李豫与回纥叶护太子劝说:
如果克复长安后大肆劫掠,洛阳的人闻听必然会把我们当做贼寇,难以攻取,希望攻下洛阳后再履约。
安史之乱的三个主角,落得了一个近乎相似的结局。
不过……百年之后的人踹不到,回纥却是现在就能打的。
医国,没那份能力。
短短三年,精锐尽灭。
明明才刚登基,贞观方始,但他已经觉得这皇室似乎已经该用猛药了。
此时高仙芝若是在天有灵,估计会感叹:我说的没错吧?陕州真的守不住啊。
长孙无忌则是看了看身旁的侯君集,这个自少入秦王府,以幕僚起家的将军正满脸担心的看着李世民。
但后面听懂了,于是便又高兴起来。
彼辈,才是这唐仅余的血性与风骨。
762年,四月,玄宗病死,五月,肃宗病死。
义士向国战死,天子卖民尤忙。
其中最为深受其害的是宦官李猪儿,这是一个契丹人,被安禄山亲手操刀土法宫刑,命大活了下来,后来就一直随侍左右。
徐庶轻吐一口气,可惜的摇摇头:“强弩之末也”。
胸腹多肉不显肥赘,配合上贲张的须发有一种凶悍之感。
“若行此策,粮草难以支援,需精兵良将见机行事。”
安西困守五十年的白发兵,一己之力誓要归唐的张议潮。
长孙无忌前半句说的拗口,侯君集半懂不懂。
而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了,即使看起来已经濒临绝境,但这大唐还是不缺精兵良将的。
随后再看向丢出砚台的李世民。
孔明徐庶能够判断出来如此平叛顺序只会让河北更难打。
改劫洛阳就能多三分脸面怎地?
对这些事情药王既不在意也不关心。
“后世有言称后主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
眼睛失明,身上长满毒疮。
一个石砚台被人抓起砸向光幕,随后穿透光幕,触碰到后面的墙壁发出了沉闷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