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第227章 香积寺(1/2)
第227章 香积寺
【肃宗登基后,手下重用的文臣有两个。
除了假诸葛房琯外,还有个真诸葛李泌。
玄宗时忠臣的遭遇大体类似,李泌也不外如是。
张九龄为相时对李泌非常赏识,杨国忠为相时对李泌非常厌恶。
所以就像颜真卿一样,李泌被杨国忠一脚踹出了长安,而李泌也有脾气:
爷不干了!
肃宗在灵武上位后重新邀请其出山,李泌相当有担当,政务干的那叫一个勤勤恳恳。
制书文诰、将相升迁、军政谋略、四方联合,这些事情李泌全都要干,史称其“权逾宰相”。
肃宗在灵武只有大猫小猫三两只的朝廷,可以说全靠李泌一人给撑了起来的。
可惜李泌想当诸葛亮,肃宗可不是刘皇叔。
既如此,朕还不如支持那作乱的永王呢。
叛军全力反击,唐军抵挡不住后退,叛军趁机引骑兵踏阵意欲凿穿唐军前军,唐军慌乱不敌。
殿内,魏征感觉到自己被喷了一后脑勺的唾沫星子。
“天子为贼乎?”
最终叛军不敌,率残部逃回长安率先开始了通宵劫掠。
“天子为贼也!”
光幕展示的是后世以绘画技法所作的,他们想象中的香积寺之战的光景。
他们即使能活到此刻,也定然很难再活的长远。
那太子的选定以及教育,文武百官是不是……
陈涛斜之败就是肃宗的一意孤行,房琯领着五万精锐边军出战,最终只带回来四千余人。
这股力量足以击败黑衣大食或者拜占庭,横扫中亚小国更是仅需一两万就足够。
绝境下安守忠与李归仁也率叛军拼死回击,双方从早上杀到日落,各不后退。
命令儿子李豫,也就是后来的代宗,与回纥太子叶护结为兄弟,
与回纥相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但可惜最终这个他们亲手合力缔造出来的帝国,一脚踏入深渊,永远难以翻身。
归根结底不过也就是又心死了一次罢了。
李嗣业的英姿帮助唐军稳定了阵线,重新列阵的陌刀兵跟随李嗣业结阵,以陌刀破敌,如墙推进。
想起来了那后世称呼他们这王朝为封建社会,并说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
九月,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领河东、朔方、河西三镇剩余兵力,以及于阗、回纥诸胡等部,合计十五万兵马,并借回纥精锐骑兵四千,号二十万,由凤翔出发,向长安推进。
因为往往到达了这个数字时,队伍中的负伤率就已经超过了一半。
随着光幕上的画面徐徐拨动,即使李世民不想看,也不得不面对这在他看来绝对算得上耻辱的长安收复战。
但令人叹息的是这股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在长安城外,自己与自己捉对厮杀,双双陨灭。】
唐军以阵亡七万为代价,斩首六万,生擒两万,随后于次日进城收复长安。
随后李嗣业又率安西军与仆固怀恩冲杀叛军侧翼,意图与中军郭子仪配合夹击叛军。
一个起于流民军功进身,朝中公卿讷讷不言依然勇担大任的白身将军。
叛军首领安守忠急令事先埋伏在唐军阵后的曳落河精骑冲击后军王思礼部。
而此战,一天内叛军战损达到了六成,唐军的战损也接近五成,
李靖也默然,他忽然想起来那高仙芝与封常清。
李世民已经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
所以我们能看到这场极为血腥的战斗没有任何的里胡哨以及战术,就是最为纯粹的对拼对砍。
李世民此前并不服气,但此刻已无从反驳:
魏征咬牙切齿:
可以说此战唐军与叛军都称得上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超一流军队。
李世民自暴自弃的想。
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个李亨怎么敢如此决定!
即使拿下了长安,这李亨有何脸面去安坐在太极殿的皇位上称帝!
【唐收复长安之战,又名香积寺之战。
唐军这边,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徐徐推进,最终在香积寺北遇到了列阵的十万长安叛军。
首先是永王李璘叛乱,其次是河北全境沦陷。
郭李二人一走,差点被打死的史思明就感觉,我又行了!
李靖都不敢想象若是长安百姓提前得知这一约定的后果:
到底……谁才是叛军?
香积寺这座佛寺的周围铺满了尸骸,宛如佛教中的地狱。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如此精锐的军队,本能缔造更强盛帝国的军队,本应该戍边保境安民的军队。
而跟着房琯一同退回来的还有两个更坏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