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2)

他有感岁月变迁。

年岁已经86岁的老人‘四明狂客’贺知章,此时早已经活成了一个洒脱的老顽童。数十年来人生一帆风顺的他,在皇帝李隆基赠诗太子李亨持学生之礼率领百官相送之下,告老还家,散尽家财,兴建千秋观。此刻的他心中别无所愿,唯愿以道士的身份,超脱于世。

贺知章正在书房里阅读《通玄经》。

背过这位贺知章大诗人的诗可不少,比如那首‘咏柳’。

今天。

“大公,客人说了,他会在一曲亭等您。”小道童恭敬地回答。

贺知章定睛细看。

“那位仙长在太公您醉倒之后,叮嘱我好生照料,然后踏湖而去,不出百米已经消失不见了。太公,那已经是昨天之事,您醉倒一天有余了。”小道童恭敬地回答。

更是通体舒泰。

飘飘若仙。

他激动得浑身颤抖,正准备站起来向李奥致谢。

“太公,外面有位客人给您送来一瓶奇怪的酒。”书房外有位十三四岁的小道童上来禀报。

在一间酒家。

惊觉这道美食中。

小道童将酒小心翼翼的捧上来。

这两位的名气可以说超越了整个时代,压倒了整个盛唐。

当然。

现在看见眼前之人与众不同,而且口出奇言,似是点化自己,顿时心中大安,又一阵狂喜。

他看见了两个很特别的人。

发现此酒用一巧夺天工的琉璃瓶所装,其色琥珀,上有不知名的金色盖子,瓶身有‘古越龙山’四字,除此之外尚有许多奇特符号,排列有序。

微笑道。

因为位于封建王朝的盛世,尽管慢慢步向衰落,但无数人仍然迷醉不醒,失去前进动力的人们,开始寻求长生之术,从上到下,从皇帝到普通人,都恨不能得道飞升,从此长生不死。

既然世间真有神仙,又跟自己说有不求自得,那么证明自己仍有仙缘,只是修行不足,没到时候。

难以言喻。

所以身为一个86岁老人的贺知章,他除了寻求长生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追求呢?

“请坐。”李奥请贺知章坐下,又提壶给对方倒了一杯清茶,微笑道,“若有仙缘必将悄然自得,心安自然,又何须外求?世间有许多事,不能只看表象,或许看似繁似锦,其实落英缤纷;或许看似晴空万里,其实风雨将至;或许看似千里冰封,其实大地回春;或许看似废墟处处,其实万象更新。老先生,与其外求,不如安心自得,一朝明悟,说不定别有机缘。”

这次前来。

李奥干脆亮一手。

已经满足。

“老先生你是前人长辈,咱们不以身份,只以出生先后而论,老先生,不必多礼,坐。”

无论后人怎么排,这两位的名气和才华在大唐之中都能稳进前三,甚至干脆就是第一和第二。

一个被皇帝不爽直接赶出了长安,流离到洛阳。

当一杯雕入喉,直下肠胃。

其滋味融入魂魄百转千回,一瞬间,仿佛回味了自己整个人生。

不过有李奥出现的肯定。

为官数十年,特别是全程经历开元盛世万国来朝,世间的俊才英杰,贺知章可见得太多了,其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让他惊为嫡仙人的李太白。

这个时代。

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及‘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李奥示意下,尝了一口鱼肉。

现在的他们有点倒霉。

李奥没有跟这位老人谈论什么仙家之术,他也不会这些,也没有谈论诗文,这方面同样是他的短板,如果打打杀杀方面,李奥倒是敢说自己算是一个内行人……

等李奥在其面前摆在碗筷,再缓缓倒上一杯雕酒,贺知章这才如梦初醒。

“是。”贺知章知道自己心急了。

向鉴湖轻招。

此时的李奥已经出现在东都洛阳。

尽管病后复苏。

自幼年苦读到上京赴考,再到一举得中状元,春风得意,然后仕途顺利,节节高升,再到老年,告老还乡寻求得道,兴千岁观,建一曲亭,闲读经书,静写诗文,自娱自乐……这一生回味起来,甜蜜无比,有皇帝青眼相看,又有太子礼遇有加,更有酒友金龟换钱,绝无半分遗憾……

两人痛快地干了一杯,正要说话。

李奥自酒家外面慢慢走过来,微笑着,拱手向两人见礼:“两位豪气千丈,让人心生羡慕,能否让小子同桌共饮,同解万古之愁?”

年长那位听了哈哈大笑,站起来请李奥入席:“知己难得,有何不可。”

年轻那位同样起身,向李奥回礼:“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