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为了正义(2/2)
然后分出人手去突袭仓库,拿下这两处,就成功了一半,群龙无首的蓬莱县,乱作一团失去秩序。
龙山大营刚被忠顺王抽调了一万主力离开,大营中只有不到五千人马。
“军司重外不重内,不顾国内百姓们的悲惨,只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汉朝的儒法,唐朝的科举,宋朝地主阶级的兴起,明朝的恢复华夏衣裳,开始重建文明。
“登莱的事情,我处理的不够完善,导致于今日之祸,是我没有重视。”
而他们两百人的构架,正好为一营。
“将军,时机已到。”
他们有这个便利,靠着在流民区维持秩序的威望,每个人都认得些值得信任的流民,合起来刚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殊不知,与将军提出的以人为本背道而驰。”
这就是教育的成果。
谢有成捡起书信,默默的看完。
“娘呀。”
他在登莱四年,看尽了流民的悲惨。
他们都是普通人,不像那些二代子弟,但也为靠近伟大而兴奋,因为他们寻到了心中的正义。
残暴的君主,儒生们会骂他,当面斥责君主。
“去打探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金江军有多少人马。”
刚到军学堂的马定国像个刺猬,动不动和同学打架,属于一点就炸的脾气。
十几步远的牌坊上的告示,不是流民能看得懂的,日复一日的驱赶,让门丁们很厌烦。
西方的文艺复兴,本质就是对旧观点的质疑。
他是谁。
如果金江军这时候来攻,他连召集各地守备兵的时间都没有,只凭借手里的五千人,如何能抵抗的住金江军。
时机真到了吗?杨春不知道,但是他把责任划到了自己身上,是他组织的行动。
登莱的流民都生活的如此悲惨,马定国无法想象国内的流民是怎么活下来的。
杨春被蒙在鼓里,一头雾水的被请进了蓬莱县,脸色大变,满心愤慨。
不要嘲笑他。
杨春的骂声,不但没有让他们生气,反而让他们露出了笑容,仿佛又恢复了活力。
但是马定国他们直扑衙门,不给官员反应的时间,三下五除二就占领了衙门,抓住了蓬莱知县朱燮文。
唐清安烦闷的把书信丢到案几上,他不信这件事会是杨春的策划。
“打出金江军的旗帜,以稳固蓬莱县为主,做好龙山大营来攻的布置,清点城内的粮食……”
“你们。”
父亲性格孤傲,不肯同流合污,因此不受同僚待见。
谁不变,谁墨守成规,谁就会被淘汰。
马定国没有走,他明白教官的用意。
事已至此,他能怎么办,都是他的学生啊。
蓬莱城不是小城,是登州的重中之重,也是山东的经济重城,明周两朝都是军事要城。
世俗还没有侵蚀他们的理想。
“解决百姓于水火,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而不是把精力投入到外面。”
他知道今日之事,闹不好会让他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无怨无悔,只要能引起军司的重视,但凡能逼迫军司改变战略,那他就死得其所。
这种军人养育出来的儿子,绝对不是性格顽劣的人。
每一日。
所以儒家提倡仁义道德,爱护百姓是明君的准绳,不然就会背负骂名,以此来束缚君主。
“你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军司?军司肩负整个金江军的重任,何处不重要,何处可以放弃?”
以前供应辽东的物资,除了走山海关,另外就是走蓬莱,运船到金州。
如此功绩,不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不被认可。
马定国坚定的看向杨春。
“放屁。”
“应该把探哨派出去,防备金江军偷袭我们。”
战死后,他们家不但没有得到恩赏,反而遭到排挤,本就勉强为生的生活,一落千丈难以为生。
“你们就等着被抓回去,听候军法处置吧!”杨春的话,吓住了众人。
为什么马定国的眼睛流泪,因为他太热爱这片土地。
“我也不懂,你们做了点事,就觉得自己委屈,都是干着金江镇的事,偏偏你们觉得自己对。”
三千人足够守蓬莱县,过犹不及,人多了反而容易失去控制,导致战斗力下滑。
吴兆元冷着眼一言不发,王伉低着头,余光看到总兵大人的手在颤抖。
父亲舍身取义,战死沙场。
年轻人是冲动的,是不顾后果的。
看到远处同伴们顺利占领了城门,躲藏的马定国立刻下令,他们拉拢了上千名熟流民。
随着流民露出了真面目,门丁掉头就跑,城门口的几十名门丁一哄而散。
马定国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一步都做了派遣,人人都有任务,争分夺秒的抢时间。
杨春派遣了诸事,拿起纸笔,默默的写下经过,以及对国内诸事的看法。
年轻人不怕死。
营中。
“老师。”
“节度府多年来收拢了许多的流民,你们视而不见?为此兴修水利,修渠修河,平整土地,开挖沟道种种事宜你们看不到?”
“想要出头,还轮不到你来说。”
“呵呵。”
门丁见到流民们不听话,破口大骂上前要动手。
质疑,论证,实践,再质疑,再论证,再实践,周而复始,一直伟大。
他们连如何反攻龙山大营都做出了完善的计划,等拿下龙山大营,整个登州就失去了力量,可以逐步被他们攻陷。
还有物资军备等等,可谓考虑的极为周全。
现在。
“冲。”
马定国不认为朝廷的昏君是他的君,他的君只有将军。
质疑一切。
但是不顾后果,不代表事到临头不害怕。
杨春发出了嘲笑声。
陈凯武亲自登门拜访,把马定国的父亲介绍了一番,请求杨春多关照一番,杨春听闻后满脸动容。
“不要谈责任,现在该如何解决登莱?”
唐清安一则担忧登莱的安全,二则忧虑登莱流民之事。
本来金江镇和山东地方官员达成了默契,此次的变化,会让地方官员们驱赶流民,不会再让流民流入山东。
而且第一镇的事情还未决,第二镇还在和朝鲜对抗,第三镇第四镇都是大麻烦。
杨春搞出的事情,破坏了金江镇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