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节制使的扩张(2/2)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各地的流民,涌入到登莱码头,最后抵达金州。

特别是金州之富裕的头几年,不少不是流民的人口流入到了金州,大多数来自于山东。

登莱两大营已经抽空了当地的财富,虽然忠顺王上任以来,朝廷往登莱派送的物资及时了些,但也不足够。

不是什么道义,而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官帽子。

因为清朝开了历史的先河,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修明史。

辽东数百万汉民,如果没有他的出现,绝大多数都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武震孟和李成贤的矛盾,林如海支持了武震孟,前提是武震孟,能顺利并且不引发大规模战事,即允许他吞下载宁平原。

忠顺王上任以来大改军中积弊,赵洪范看在眼里,心里的底气更足,上下一心何愁偏安一隅的金江镇呢。

忠顺王无力说道。

陕西的十几任御史,都向朝廷上述过流民的惨事,也警告过朝廷,不解决此事后患无穷。

粮食解决不了,可以解决流民,杀光了就好,可是几十年来,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现在的皇帝,从来不敢下诏让地方屠戮流民。

忠顺王盯着謝正仁,面对忠顺王威胁的目光,謝正仁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山东土地虽大,可都是有主的,没有闲田可以安顿流民,更没有积蓄可以赈灾流民。

而就是如此的恶官,对于流民之事,可以指责他放任,渎职,不爱民等等。

山东的流民如果不离开山东,聚集在山东迟早会引发祸事,而遍观山东周边,也只有金州有余力接济。

一年涌入将近一百万的难民,其中北方高达七八成,可见一斑。

唐清安点了点头,认可了林如海的话。

明白两者的区别,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人定胜天,是建立在符合自然逻辑事情上面的,不可能违背自然科学。

其中的火候如何掌控,就看武震孟的本事。

忠顺王离开了新军大营,巡视完各地后,就下达了新的命令。

“我们可以败一次,败两次,甚至败十次,但是唐清安不能败一次,大势在我们。”

但是大周的制度还存在一天,就不可能学习老奴的做法。

但是没多久,三大营的士兵又纷纷离开了难民营地。

忠顺王深得皇帝信任,又是皇帝的亲叔叔,谁敢反对他?

一句话解释就是从头至尾都保持秩序,让本来失去了秩序的流民们,习惯金江军的管理。

敢下这种命令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将千夫所指,受到所有人的反对。

只一年的时间,从关内涌入东北的人口高达三百万人。

加上清朝兴起文字狱,三百年的管控下来,导致数百万辽民消失在了史料中,后世只有零星的记载。

他无法理解。

流民的问题是粮食。

大周虽僵,但是在僵的制度也是制度。

对于军镇的支持,林如海也胆子很大。

源源不断的流民,继续按部就班的运送往金州。

根据图门告知,此人上任以来,捞了不少的银子,在老家购置了无数的良田。

清朝对汉人提防的程度令人咋舌。

忠顺王打量了眼謝正仁,语重心长的告诫对方。

“辽东的土地日少,奴儿干环境恶劣,十成的力气下去,只有两三成的收获。”

同样也是实情。

謝正仁神色没有变化,还是那副神情。

哪怕是忠顺王,能从朝廷要来粮练兵,但绝对要不来粮食赈灾。

是的。

得到消息的后,反对声音最大的不是来自于军队,并不担忧激怒金江军。

“还有第二镇,平安道与咸镜道要空处更多的田亩,地方上不配合的朝鲜勋贵,该清楚的就要及时清楚,以及奴儿干的开发,也需要下大力气,不能只捡好做的事情去做。”

面对不配合的官府,忠顺王无能为力。

謝正仁紧盯着忠顺王。

金江军的人,还在讨论是否趁着未对他们下手前,先离开这是非之地。

当然。

仿佛丢入湖面的一块石头,破坏了湖面的平静,还没等反应过来,又重新恢复了原貌。

民国二十年,汉人人口在东北突破三千万。

“哈哈哈。”

皇帝亲政多久,他为国操持也就多久。

现在就是如此。

现在金江镇解决了外患,大力治理内政,辽东重新成为了可供大量人口屯田的地区。

加上南方的无地之民,和金江镇本身人口的繁衍,从北方应该是接济了一百余万的难民。

金州七百万汉人,只半年的时间,收拢各地难民合计三十二万,按照如此的速度,全年能收拢将近一百万人口。

山东各地的码头,都有金江军的身影,三大营的士兵,突然对流民难营严苛了起来。

几十年的事情,问题仍然在,越演越烈,而朝廷却无法动用屠刀。

禁止流民容易,如何安置流民呢。

赵洪范不懂忠顺王的忧愁,但是他感受到眼前大权在握的忠顺王,心里好像并不高兴。

忠顺王万没想到对方会这么向他将军,一时间怔住了,没有回复对方。

唐清安看向林如海。

忠顺王忍不住笑了。

登莱的各个码头,有金江军的影子,哪个官员出面去管?

金江军不缺敢打仗,能打仗的将领。但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利品,这才是显本事的时候。

蛮族同样屡次动用屠刀,同样也从来不针对本族。

忠顺王眼神逐渐清明,露出认真的眼神。

流民屠戮光,问题也就解决了,多么完美的计策,但是他永远用不了。

人心难变啊。

謝正仁摇了摇头,没有同意忠顺王的话。

此人不是为民请命的人。

等哪天大周的制度消亡了,而新的制度还未建立,可能就会发生惨绝人寰的事情。

要钱给钱,要权给权,要支持给支持。

以史为鉴,地方军镇的弊处无人不知,但是同样有他无以替代的优势,那就是高效。

金江镇设立军镇,要的就是高效。

与节度使一字之差的节制使,不是那么好当的,要拿出真本事来,立下足以金江镇上下服气的战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