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节制使的扩张(1/2)
第520章 节制使的扩张
金山新军大营。
忠顺王巡视完了新军,对眼前的赵洪范非常满意。
比起辽西的后起之秀程之信,此人少了一分急躁,多了一丝的沉稳,让忠顺王非常的高兴。
人到七十古来稀。
忠顺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感叹自己的时光,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偌大的朝廷,其积弊之深,非一时可除。
趁着自己还走的动,忠顺王希望为朝廷多提拔一些干才,为自己的侄儿做多些积蓄。
尽忠报国。
于私于公他都不愧于祖宗。
“等新军练成,可与金江军一争高下。”
面对流民的问题,不光是大周,当年蛮族也遇到这种问题。
上任以来说一不二,很多事情经过忠顺王之手,变得顺畅了起来,军中士兵的待遇提高了不少。
赵洪范捡着忠顺王爱听的话,满心真诚的说道。
先来的人肯定占最好的土地。
每个人的位置不一样,高度也就不一样,看到的事物不同,心中的观点同样会不同。
禁止流民前往金州。
“告诉第一镇,加紧开发彰武城,法库城等地,在辽河套诸地,为流民移民之事打下根基。”
因为金江军的人提前的安排和划分,不论是渡船还是抵达金州,由金州官府接收后的安顿,起了非常高效的作用。
他们的位置,对朝廷知根知底,朝廷不可能赈灾,因为朝廷没粮,反而大量的缺粮。
国内消息闭塞,不过随着时间的流传,国内越来越多的难民,知道了金州的生路。
所以他认为只要继续保持下去,金江军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一直到清末,随着清政府的控制力下滑,大量的汉人开始涌入辽东,到民国时期抵达高峰。
后世因为清朝的管控,不允许东北有汉人,屠戮了绝大对数汉人,剩下少部分汉军旗迁入关,整个地区各族人口只剩下几十万。
节度府。
福建,广东,甚至广西的流民,从福建出海,同样最后抵达金州。
金江军有今日之利,无非就是靠着制度公正严明。
“流民去了金州,就是壮大了金州的实力,虽然解决了眼前之祸,但也是一剂毒药啊。”
论打仗。
……
“那请忠顺王下令,把流入山东境内的流民,派兵屠戮一空,以免后患。”
自从上次和林如海谈话后,林如海大刀阔斧,从国内引进了很多专业人才。
他不是一个人,背后是各地的官府,不惧忠顺王的权势。
下属的话,并没有让忠顺王喜笑颜开,摇了摇头,又欣慰的拍了拍赵洪范的肩膀。
陕西是这么做的,山西也是这么做的,京畿同样是这么做的,但是从来没有公文下令,让军队屠戮流民。
眼前此人并不是清官。
他心里并不在在乎流民的生死,但是流民的问题,不能发生在山东,特别是登莱。
先杀无粮之民,发现粮食仍然不够用,在下令屠戮富民。
可以指责官员们无用,但是民族的道义还在,大是大非面前,无人敢学蛮族。
大周的朝廷动用过屠刀,但并不针对本族。
忠顺王叹了口气。
謝正仁不惧忠顺王,步步紧逼的问道。
“第一镇和第二镇,接下来的重心,应该以屯田为主,一切的核心,就是土地,土地,再土地。”
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心中升起一股灰心,只觉得一种莫名的愁绪涌上心头。
“唐清安此人不可小觑,金州离我们不到两百里,虽然消息往来不断,但是具体内部情形,本王无法探知。”
林如海担忧的说道。
辽东从战国时期就是产粮之地,多年来战乱不止,才导致辽东田亩不高。
明修元史用了一年半,元修宋史用了两年半。
如今到底是小冰河时期,奴儿干开发艰难。
所以接下来,就需要从其他地方想办法。
他倒是想学那蛮族的老奴,可是他不敢学。
忠顺王心里升起愤恨。
蛮族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流民屠戮光。
登莱巡抚謝正仁,躲了忠顺王数月,终于躲不过去,主动请见了忠顺王。
“如此态势不加以控制,当金江镇人口突破一千万时,恐怕会出现田亩不足的情况。”
没人去管。
他希望赵洪范对于金江军和唐清安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双方的长处与短处。
不算南方,北方的难民数量预估接近一千万。
对每个人的态度,忠顺王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忠顺王不愿意下令屠戮流民,可否请调用三大营的军粮,有了军粮可以活人无数。”
唐清安听着林如海的汇报,一边默默思考前世的历史,根据历史来推算金州收拢难民的能力。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
想要达到民国时期三千万人口,对于当下的东北是不可能的事情。
辽东是东北最好的土地,加上开发了多年,大部分适合耕种的地方,都已经安置了人口。
但是朝廷敢下这种命令吗?忠顺王敢下这种命令吗?
但是今年发生了变化。
前番赵洪范不懂为何忠顺王如此大权在握的人,也会有无法解决的事情。
至于辽东的后患,謝正仁顾不上,只能先把当下,会影响他官帽子的风险消除掉。
山东解决不了流民,官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流民送出境。
蛮族可以这么做,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因为他们是蛮人,不是汉人。
如果面对畏战的下属,忠顺王会竭尽所能的告知其对手不可怕,而对于不畏战的下属,忠顺王反而会告知差距。
不过清朝管控不了朝鲜,朝鲜的史料保存了大量辽东汉人的事迹,需要从朝鲜的史料,来了解这数百万辽民的血泪。
他不是为了民,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
反倒是官府不同意。
古往今来,风气从来是难以改变。
都是血肉长成的人,赵洪范不认为金江军天下无敌,要不然当年也不会有蛮族之祸。
“我会上疏皇上,请朝廷赈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