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天下精兵(1/2)

第465章 天下精兵

咸镜道虽然属于朝鲜太祖李成桂的龙兴之地,但是纳入朝鲜疆域最晚。

土地贫瘠,文教不兴,农业不发达,很多人仍以狩猎,采参为生活手段。

又因为朝鲜太祖和太宗的矛盾,咸镜道受此牵连,颇受朝鲜内地的地域歧视。

百姓过得困苦,人心不满。

百年前。

李瑈发动宫廷政变,自己登上了朝鲜的君王之位。李瑈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朝鲜境内大肆修建佛寺、编写经书,许多土地都被他赐给了佛寺。

咸镜道最受其苦,被他颁布提前交纳未来数年的赋税命令。

不但要交纳比其他地方多的租税、徭役,还要承担起修筑工事、防御边界的任务。

不光是百姓痛恨,就连地方的大户也颇为不满。

江万化严肃的点点头,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形成以都节制使本营为核心,五座卫星城池,控制整个东北的六座军镇。

武震孟双眼一瞪,阿敦连忙改口。

走到利原城前。看着墙上的兵士影子,因为天色逐渐暗淡,越发的看不清楚。

犹如苍蝇一般围着骚扰,导致大军行军缓慢。

蛮兵们爬上了城墙,随后阿敦也亲自上城,看到了一名穿着官服的官员。

在场都是精锐之兵,悍勇之将。

咸兴,北青都被拿下,利原城池不高,兵源不多,凭什么守得住,除了城中的五品县令,大部分人畏惧不已。

朱秀,武震孟,刘承敏,彭大海,乃至李伯升等,都是蛮族人们口中耳熟能详的将领。

在东侧修建了营寨。

两百名精锐士兵,其中大多数是伍长以上,沿着九口峪而上,人人皆嘴中含枚疾走,不敢发出丝毫的声音,以免惊动天平门的敌军。

武震孟留下赵胜,率领五千金江兵和蛮族兵,一千朝鲜兵,驻守预原郡,防备龙兴江的朝鲜军。

朝鲜军不敢继续前进,停留在了金策,并派兵在北方的天平门,修建了栅栏和工事,抢占了高地。

端川是山城,易守难攻,乃吉州的门户所在,不容有失。

“无奈想着小小的利原,不敢反抗天威,所以才马虎大意,一时受挫。”

此举为了杜绝都节制使本营太过靠近其余军镇,容易形成割据之势。

很多咸镜道的百姓,甚至支持日寇占领咸镜道,希望能获免除各种不公的政策,获得新的生活。

当夜。

吉州征募了地方上三千余名青壮,交给了节度使,合计八千军,计划抵达端川。

此次入朝作战,金江军总共只派出了一万兵,他手里就掌握了三千,是维护后方最重要的兵力。

且自己身穿坚甲,疲矢又如何伤自己。

阿敦顶着同僚们神色各异的视线,满脸的羞愧,生怕被人小瞧,连忙说道。

“当年的蛮族可不是如此,难道还有二心不成?”武震孟斥责道。

武震孟吩咐去偷袭对方营寨,在南门放一把大火。

用过饭,喝过酒,阿敦亲自带领千余蛮丁,带着攻城梯,简易的器具,杀气腾腾的奔向利原城。

两人自知不如武震孟,加上武帅向来公正分明,心中确实没有太多的想法。

那天平门的守军早已惊动,纷纷离开栅栏,有的举着火把,去观望山下的形势。

“明日午前,必破利原。”

如此持续十几年后,咸镜道地方的豪强李氏族人,李施爱发动叛乱,占领了吉州。

沙布丁提醒道。

没想到。

收到武震孟的新计划,改为协助收复端川,结果就发现了抵达吉州的朝鲜军。

等摸到天平门,已是三更时分。

带着士兵们一路杀过去,朝鲜的士兵大溃,哪怕那名官员极力喝止,也无法阻止溃兵逃离。

这场叛乱最后被朝鲜平定,但对咸镜道更为苛刻,一直到被后世日寇吞并时,咸镜道仍受到打压。

不用且需分兵监视,用则必败。

“虽然我方兵多,占据优势,但是对方谨慎,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占据地利。”

朝鲜军刚离开吉州,道路上就出现了金江军的骑兵,有蒙古人,有蛮人,有叶赫人,有汉人。

武震孟是声名赫赫的总兵大将,蒙古人可能打交道的不多,蛮族可是经历了一代人。

第二日。

各军镇的兵马,汇聚到镜城都护府,数千骑步兵,途径明川,抵达吉州。

北青是大城,但是城中没有多少士兵,匆忙招募的数千青壮,面对攻城的敌军,一哄而散。

果真是威望雄厚之人,皇台吉也不敢派到豪格身边,会担忧其压制不住。

心中大恨,目露凶光。

利原和洪原一样是小城,但是城中抵抗坚定,数百蛮兵竟然被打了回来。

半日就被拿下。

阿敦大声回道。

但是作为迁移此地数百年的两班阶层,他又希望朝鲜能夺回此地。

作为咸镜道顶尖的地方豪强,不论他的何种行动,还没有被金江镇发现。

“武帅留心,小心有神射手。”

对方虽然有所防备,没有让偷营得逞,但不少的兵士,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慌乱去救南门的火。

罗科和阿敦是后起之秀,威望不如呼塔布,阿吉嘎等老将。

“好,交给我。”

不过武震孟没有继续往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