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都护府(1/2)

第464章 都护府

靠着行动迅速,打了咸镜道一个措手不及。

短短的时日下,没有耗费太多的力气,先后拿下三水城,长津城,甲山城,咸兴城,定平城,预原郡。

其中最富裕的咸兴平原,大部分落在了金江军手中。

但是。

因为李胜虎没有拿下吉州,导致咸兴城并不稳定。

从咸镜北道的军队,可以从吉州出发,沿端川,利原,北青,洪原四地,抵达咸兴城。

而且按照军司的计划,如果李胜虎拿下了吉州,不但可以堵死咸镜北道军队的南下救援之路。

同时还把端川,利原,北青,洪原四城包围,可以轻而易举的逼迫四城归降。

此计划要是达成。

虽然他们李家遍地亲朋好友,门生故旧,只是兵荒马乱,又不敢让金江军发现,危险总是有的。

徒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友成作为后方大总管,调度各事。

而李胜基却留在了咸兴,被李成贤亲自去请他出面,帮忙稳定人心,他也一口答应。

镇江只有一千兵,而且是新合军。

拿下咸镜道,短时间之内,不但不能壮大金江镇,反而会消耗金江镇的元气。

李坚惟坐在轿子中,戴着斗笠,从后门入府,听见了杂房传出来的声音。

作为金州高级文武,武震孟和李成贤知道更多的消息。

老汉,老孺,男人,女人,小孩神色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皆属于李家的奴仆或佃户。

李胜基欣慰的点点头。

咸兴城至今毫无波澜,连带着长津,三水各地也没有大的反抗,李胜基的出面,占了很大的成分。

“因为咸兴无兵,张府伊和李节度他们,提前南下,在龙兴江布置了防线。”

李成贤笑道。

唯有困绝对方,以守代攻,方为上策。

朝鲜的局面,赫图阿拉城的局面,咸镜道的局面。

“武帅既然已经有了主意,我定然支持武帅。”

此策的好处,是可以迅速的稳定地方,缺点是咸镜道在籍百姓不多,是官府一直无法足额收税的主要原因。

李府外的田亩,一眼望去的地方,皆是其家的土地。土地不但宽广,且连成片。

“回来就好。”

李成贤和武震孟的紧急书信,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手中,写下了两人未来的计划。

获得的地盘,不但无法为金州带来利益,反而需要金州消耗积蓄,不是长久之策。

确认了金江镇的野心,不再犹豫,通知了镜城。

“永兴,高原,文川,德原,安边五地,只能往后徐徐图之。且后方形势太过微妙,如果有失,则前功尽弃。”

城中不但多了很多士兵,也多了不少金州的官吏,带着原本城里的公差,维持着旧例。

李成贤虽然是文官,但多年经历战事,对于军事也不是陌生之人,听出了武震孟的意思。

李坚惟鄙视的摇了摇头,前院那么多丫鬟,竟然和庖厨的婆娘厮混,实在有失体统。

各地虽然戒严,有些人却让人能畅通无阻。

会导致咸镜道地方上的财政不足,反而需要金州的调拨,收复了土地,却成为了负担。

除了口音的不同,行为上的区别,仿佛还是原来的咸兴府,乡野的百姓们,麻木且辛劳的在田地里耕种。

咸镜道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家族是李氏,压下了金氏。

且没有形成有利的地势,咸镜东门打开,不利于防守。

不再理会,径直往正院而去。

最后在朝鲜抵抗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得赐姓名,其中赐姓金,可见金氏在朝鲜的影响力。

“武帅想要回军?”

自由民从这里消失了。

致仕归乡的李胜基,翘楚子弟李任仁,李坚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谢友成明白了李成贤的意思,放下了他的书信,又拿起武震孟的急件。

真要是硬碰硬打起攻城战,伤亡一高,武震孟不得不担忧军心的问题。

“叔爷。”

当下。

~~~~~~

吉州城派了很多人,去联络甲山,山水,并且从端川,得知金江军攻打了咸兴。

金州的计划,不只是咸镜道,包括平安道,还有对待叛军的最终目的。

而如果清点隐户,会影响地方上两班阶层的利益,最后造成咸镜道不稳。

稍有不慎,则万事皆空。

将军给了他很大的权利,整个咸镜道的战事,由他全权负责,虽然想要尽获全功,但是目前来看,继续强求反而不美。

思来想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