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密谋金江军(2/2)

只要他的一声令下,周边的人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他的命令。

如果眼前的人是多铎,豪格会防备万分,但是多尔衮的话,豪格不信多尔衮会做出不理智的行动。

豪格愣了愣,诧异的看向多尔衮。

皇台吉用了两年的时间,运送人口和物资回去赫图阿拉城,赫图阿拉城在豪格手里总共发展了三年。

豪格听说多尔衮两兄弟没有前来赫图阿拉城的意愿,让他心里松了口气。

各种外交手段满天飞,态度变化多端。

眼睛里流露出感慨,自从蛮族退出辽东,他就在一路反思。

“如果金江军前来,我们能不能合力打败金江军?”

豪格眼睛一亮。

没有危险,有水源和茂盛的牧草,供应人们和羊群生活。

多尔衮的话,让内心压抑日久的豪格,心情明亮了起来,让他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当初老奴势大,攻打辽东,当时辽东的官员,同样联系宰赛和辽西长城外的喀尔喀各部。

那么辽东虽然有数百万军户,也只是一盘散沙,无力抗拒蛮族大军,只能望风而降。

换做成自己是多尔衮,无论何种计策,他也不敢只带几人,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回到赫图阿拉城。

就算自己杀了豪格,皇台吉为豪格留下的势力,也不会服从他,只会仇视他。

可是豪格犹豫不定。

只是因为以海治蛮的战略吗?

多尔衮笑着看向众人。

周围都是他的亲信,是父汗留给他的人马。

豪格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该不该信任多尔衮。

多尔衮知道自己弟弟的心思,想要让自己当大汗,但是思来想去,多尔衮放弃了和豪格争。

多尔滚边说边上前几步,让豪格身旁的侍卫们,纷纷跟着上前阻拦他的靠近。

但是豪格太年轻。

原本的打算,是遁去千里之远,让金江镇鞭长莫及,根本无力追歼他们。

他不回赫图阿拉城,而是带着人们去了更远的地方,说明了他不愿意听从自己。

豪格心中一直担忧,多尔衮两兄弟,会来赫图阿拉城抢夺他的位置。

他们这些在此落脚的部落,都没有发现蛮族的踪迹。

八旗的旗人,也占了大半。

在蛟河与长白山主脉之间,多尔衮无奈的停下了脚步,让部落扎营,准备熬过严寒。

金州的将军,为何能短短八九年的时间,就打败了他们蛮族,把他们赶了回去。

遍布的河流,山脉,森林,沼泽,洼地,没有辽东条条的道路。

而金州将军之所以能把蛮族驱赶出辽东,因为金州将军建立了人心。

“我哪里有这么多的物资提供给你?”

称自己继承父亲,是蛮族的大汗。

水分太多了,并不能让人服气。

其实套路并不复杂。

豪格挥了挥手,让侍卫们退下去。

去年。

“你是大汗的长子,大汗牺牲,理应你顺应天命,登上汗位,所以我支持你。”

如果有需要,他们可以要不了多久,又能重新出发。

想要彻底剿灭我们,至少要派出好几万大军,可是军队多了,却无法保持只一路行军,必然要分路,才能正常行军。

奴儿干司与辽东的天气,差别很大。

豪格不满的看向多尔衮,不快的说道。

加上多尔衮又是墨尔根戴青,是皇台吉亲封的统帅,还有多尔衮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威信。

他没有实打实的战绩,以前的一些战绩,都是吹出来的,明眼人都晓得。

蛮族上下缺乏信心,多尔衮就把说话的语气,改成了坚定的语气,以提高周围人们的信心。

“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互相猜忌,需要最大的支持对方,共渡难关。”

犹如现在的形势。

豪格眼睛动了动。

多尔衮真诚的说道。

因此。

是豪格称汗的底气。

比起多尔衮带领的部落中,其他部落人口占了大半的局面,要稳定了数倍。

豪格要称多尔衮叔叔。

多尔衮一一细数下来。

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三人虽都是年轻人,但是辈分却不同。

赫图阿拉城为蛮族的大本营。

徐辉向朱文解释清楚。

有人猜去了北边更远的亦东河,也有人猜去了更远的东面。

如果多尔衮支持他,那么他的汗位就稳固了,不会有人有底气反对他。

丰厚的积蓄,加上赫图阿拉城肥沃的土地。

至少。

天气越来越寒冷,让人寸步难行。

可是。

豪格皱起了眉头。

多尔衮的说法中,唯独没有守城。

那么。

赫图阿拉城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