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卧榻之侧(1/2)

周苟儿带领几艘战船,和大部队分离,沿海道寻找适合落脚的岛屿,并标记入册。

每到一个岛屿,他带着士兵登陆,警惕的探视周边,观测是否符合要求。

移民是长久之事,是金江镇未来的规划。

辽东湾,乃至济州岛以内的黄海,因为三面大陆架的遮挡,风浪较小。

而远洋不同,风浪较大。

虽然福建海外也是近海,但是比起金州,却不是一个等级。

因此金江镇派来的数百艘船只都是大船,每艘船并不满员,就是防备突遇风浪。

“我看远洋没有这么危险嘛。”

沈有容在甲板上笑道。

军司为了布置这次的出航,了极大的力气,收集了众多的信息。

贾鉴见状,也跟着来到将军一侧。

他也在等。

“草原部落的态度,随着大周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将军说起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决定拉拢蒙古和蛮族,与辽西军联盟,共同围困金江镇的扩张。

舰队出发前,屡次交待沈有容,让其小心风浪。

一个比蛮族更难缠的,更狡猾,更影响国内形势的对手。

“陶公大才。”

他认为有几处便利。

“不过当朝廷的态度传到了辽东,认可了将军没有造反,反而呵斥了忠顺王后。

放在普通的军镇,其将领早就被锁拿审问,只有金江镇,让朝廷无法动武。

我观我们金江镇未来之策,日后,沈参将必定会越来越多的带领舰队出海远洋。

破船还有三千钉。

老练的营田官们,组织这些人砍伐森林,平整土地,新修水利,开垦田亩。

“前番忠顺王和将军闹翻,传将军要造反,草原部落都如此认为,因此和忠顺王结盟。

金江镇如此行为,没有可以解释的。

周苟儿带着手下做苦力活,探测海岛,就是为了此事。

衣食住行都有提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军司上下都在忙碌,布置攻伐蛮族之军略。

等锦乡侯府的消息。

从此再无可制。

从他们记事起,就没有见过这种地势。

贾鉴听懂了将军的意思。

唐清安眉头挑了挑,情不自禁的笑道。

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井然有序。

他们的新世界。

贾鉴如此认为,不过忠顺王实力不如人,又有将军的先手,只能叹之奈何罢了。

不等将军询问,贾鉴主动解释。

国内局势千变万化,不能再给更多的机会。

“济州岛上贸易的有各国的商人,我们出行也是挑选了其中较为成熟的航道。

陶鏴又说道。

“根据我当初从海外汉人口中所知,福建出海投奔海外之民多,船也多,但是十之八九都用的是渡船。

“先等水师回来,收拢力量。”

~~~~~~

金州。

忠义之士唐将军,大好名声传播了许多年。

唐清安走到舆图前,看着墙上挂的辽东全图,那几处显眼的地方,让人看得不舒服。

很快又出招海州,以此逼迫金江军,哪怕导致最坏的结果,金江军造反。

只有如此,他才能联盟蛮族,拉拢蒙古,共同对抗金江镇。

我们用的大船,此利其二也。”

当时的忠顺王才获得权势,刚从国内来到辽东,那之前的金江军,还未露出獠牙。

两万移民,被安置在了复州。

朝廷质问平辽侯,为何悬挂金江镇旗帜的船队出现在福建,并放纵士兵骚扰掳掠当地百姓。

忠顺王就算保有辽西军,又能如何呢,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金江军全占辽东。

冯胜之询问道。

“会不会因为移民之事不利?”

大海上航行最为枯寂,两人倒是经常聚到一起闲聊,把所有的事翻来覆去的谈。

至少。

“等船队归来再说。”

“陶鏴不会这么愚蠢。”

每个茶棚都有无限的茶水供应,到了粮棚放饭的时候,竟然还会提供一块咸鱼干。

结果两个消息都没有等来,先等来了朝廷的问责。

金江军官员组织屯田是看家本领,不过两万人而已,这点程度哪里够看。

蛮族虽然陷入颓势,可老兵老将还在,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战力。

又正是风浪最小的季节,此其三也。

陶鏴点了点头。

贾鉴已经从草原归来,告知草原部落的形势。

闽人在惊奇,辽东百姓也惊奇。

在这条用来移民的航道上,将会开发众多的海岛,提供移民船只修整,躲避,补给之用。

“以我军的军纪,此事定然不会发生,相信沈有容也不会允许,我认为应该是当地乡绅的污蔑。”

因为孤悬海外,金江镇和朝廷保持了距离,终归还有一些幻想和期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