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海州失陷(2/2)

十一城池,众多县城和兵堡,四百余万民,十万余兵,渔船数千艘,战船数百艘。

令人意外的是,平辽侯竟然亲自出面,送众人到码头登船,告知金江镇是忠心朝廷的。

贾雨村等众官员,在金州好吃好处,没有受到丝毫苛责,众人也不担忧性命。

要求辽东都司的官员,去塔山铺接管金江镇的文册,管理起民生上的事。

辽西全军戒严。

众多的文武官员,都在此地办公,成为了金江镇的政治中心,联动辽东各地。

“朝中有人好做官,平辽侯深知这个道理,一路来都紧密的联系勋贵,双方形成了稳固的关系,实在是牢不可破。”

派军是假,以贾雨村逼迫金江镇是真。

城内千余兵傻眼了。

虽不占名,却占了实惠,也和朝廷之间有个缓和的余地。

“忠顺王派了多少士兵来?”

金江镇的官员,在城外组织百姓耕种,热火朝天干劲十足,而海州城内却很安静。

立刻告急朝廷,又派人联系辽西边城外的蒙古,甚至犹豫要不要主动去联系蛮族。

而明明是正确的方法,却无法按照他的心意来施展。

平辽侯府一墙之隔的金江镇节度府衙,一排的正门两侧各有门房,来往的人可以在门房歇息。

林如海首先反应过来,抚掌而笑。

海州收复的消息传来,朱秀没有丝毫的意外。

现在逼反平辽侯,成为国家的大患,远比平辽侯收复整个辽东后,形势要更好。

忠顺王迷茫的问道。

海州城虽然不在金江镇手中,但是海州城外的田亩却在金江镇手中。

薛蝌和秦钟两人,都是靠着平辽侯的关系进入的金江镇,和大多数辽东出身的官吏不同。

形势大好的辽东都司,突然急转直下,他虽然对外表现的无所谓,仿佛不在乎功绩。

看了眼秦钟手里的公文,薛蝌笑了笑。

贾雨村让人备了酒菜,两人就在院中的石桌上浅饮一番。

贾雨村找到朱秀,告知了来意,朱秀很快清楚了忠顺王的目的。

突然有人来传,神情急切。

两人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拿海州容易,如何向朝廷交代?”

从小就受到熏陶,眼界本就不凡,加上家教良好,品性正。

很快。

军资,粮资皆足够几个月后,十万金江军精兵的开动。

一个月都要饿死人了,谈何一年呢。

“安排人赶紧去联系陈德言,回报民乱的情况。”

直到有人来请,告知要送他们回国,众人心思难安。

他和史鼐不同。

他本就和平辽侯是姻亲,也懒得再费心维护了,得过且过罢了。

才出门,就有吏员到了辽东都司,带来了忠顺王的命令。

在自家院落中来回踱步,心意难安。

现在的起义军,正是火正旺的时候,直到其余地方的精锐边军加入,才压下了起义军的势头。

“世叔多虑了,金江军始终是朝廷的军队,不过是小摩擦罢了,如何到这等地步,我已经写了奏疏,向皇上奏明一切。

一名不显眼,脸上略显稚嫩的年轻人,穿着长衫,手中拿着公文,脚步急匆匆的。

而多年下来的拉扯,农民起义军多次被打压的抬不起头,但是靠着燎原之火,却始终灭不掉。

海州城才不到一千兵,敢从金江军手中抢食?

贾雨村大惊。

史鼐有弟弟史鼎帮他在皇帝面前说话,皇帝和史鼎两人之间有情分,贾雨村可没有这等情分。

金江镇是外,乱民是内。

同时正式接管了海州城。

连史鼐都不顾他的要求,竟然在这种紧要的关头,递交辞呈回国了。

张云承在京城练出了一副嘴皮子,恭敬有礼。

轿子众人抬。

而且前番的盟约,也是双方互保,而不是为对方远征。

百姓和封建者双方,百姓第一次的彻底胜利。

经过此地是中庭,左右两厢房里面有吏员们办差,中堂是平辽侯见官员的地方。

听到这个回答,贾雨村知道自己的官做不长了。

“告知陈德言,让朝廷知道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

“才千余人。”

“此言甚妙。”

他的幕僚们也束手无策,所有的谋略,都需要国内的支持,偏偏国内各种声音,导致形不成统一的意见。

实际上他却是个官迷,如何放得下前程。

唐清安拉着贾雨村,一脸的笑容,丝毫没有为局面的恶化而担忧的神情。

谢友成闻言,却未朱秀辩解,认为忠顺王对金江镇敌视太深,海州不易在对方手中。

上策就是依据此形势,发动国内的关系,让朝廷首尾不能兼顾,必须安抚金江镇,先消灭起义军。

唐清安的话,让众人愣神。

欲而不得的滋味,令忠顺王内心发狂。

因此有人更看好薛蝌,有人却不然,反认为官场上做事不同凡间,本就需要古板严谨,倒是认为秦钟要更胜一筹。

贾雨村勉强笑道。

金江镇紧锣密鼓,气势滔天。

~~~~~~

海州。

被俘虏总比主动投降要好听。

这就是两人身份上带来的不同的意见,朱秀考虑更多的是军事,而冯胜之考虑的是国事。

秦钟是夫人之弟,虽然同样从吏员做起,哪怕有人不愿意谄媚,却也没人会轻视他。

闻言,贾雨村不但没有欣慰,反而落寞的放下酒杯。

西宁堡的辽西军,渡河的态势十足,却连日都不曾渡河,直到打探清楚海州的形势。

正门后是前庭,往前五十步后,一侧是军司衙门,一侧是支使,副使等官员办公的阁房。

比他们人先到的,是快马加鞭送来的消息。

闻言,忠顺王越发的气愤,恨不得现在就归京,大肆整顿奸邪,可他偏偏又做不到。

他们从事务上来分析得失,唐清安也在思考。

这支千余的军队,立刻拔营撤退了,丝毫没有留恋。

前者的百姓,已经不信任官府,不信任皇帝的承诺,并且朝廷没有赈灾。

既然忠顺王如此欺人太甚,朱秀客气的派兵,请了贾雨村一行官员,送回了金州。

薛蝌投奔金州年余,虽然还只是一名文书,但已融入了金江镇节度府。

真的大军在前线作战时,忠顺王却突然断了金江军粮道,如何能不防备呢。

贾雨村等人,已经坐上了金江镇的四轮马车,行驶在直道上,没有留下丝毫的交代。

听到秦钟的话,薛蝌不以为意,见对方事忙,也没有多言。

辽东。

一日,两日,三日。

“误国之辈啊。”

众人定下了方略。

“金江军十万精兵,水师之坚更是无人能制,如果金江军打败蛮族,收复整个辽东。

他的想法和在场的官员不同。

其余的意义不提,只结果上,是农民起义军,真正意义上推翻封建统治者。

将再也无人可以牵制,辽西之军也只能勉力守之。

军队行动迅速。

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太高,双方拉扯的时间太长。

“你想要破费,我可不跟你客气。”

贾雨村和张云承面面相觑,忠顺王这是拿他们的性命,去逼迫金江镇啊。

贾雨村带着辽东都司的官员,来要求金江镇根本不可能同意的目的时,就猜到了对方的心意。

加强辽西军,和谈蛮族,拉拢蒙古,下诏朝鲜,禁绝国内海贸,形成围困金江镇之局。

至于前明立国又是不同,推翻的对象并不是封建主。

而将军会在书房,或者中堂的偏室办公。

按照这个思路去应对朝廷,将会很大的几率,让朝廷不会和金江镇翻脸。

只需要数年之功,就可解决辽东之患。

唐清安自信的笑道。

贾雨村做了十几年的官,他做了几年的侯爷。

论起在国内的情报,贾雨村却远不能及。

包括忠顺王。

他来了辽东,重心也放在了辽东,忽略了国内的局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