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葛藟的哭泣(1/2)

第360章 葛藟的哭泣

金州城外小山上的寺庙,又修葺了。

唐清安故地重游,面对笑脸相迎,一脸谄媚的和尚,露出一如既往的温和。

他的身后跟着林如海,往山顶闲逛而去。

林如海看了眼身后的寺庙,心中默默的摇了摇头。

虽然这片不起眼的寺庙,背后大有来头,但是此地的主持,并不是很灵光的样子。

例如修建寺庙,挑选这个时候,真不是好主意。

金江镇的百姓很苦。

唐清安知道百姓的苦。

宗教就是在精神上,安慰百姓的苦,让百姓承受这些苦,等待来世的善报。

秦可卿不置可否。

葛藟坐在马车内,早已哭成了泪人,她不敢下车。

葛藟向夫人请假,她还有她的哥哥,回家乡祭祖。

金江镇能兴起,必定是政兴人和,才有兴盛之势,以此便利,政令一出,当然是各地遵守。”

如兄弟李如靖的劝告。

数年来又参加了多次的战斗。

周氏怜惜的拉着葛藟的小手,当年葛藟进来府里的时候,还是七八岁的小丫头。

重新恢复州府,文官管地方,军队负责打仗。

“国内朝堂不提,地方上分设三权,分别是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掌行政,监察,军事三权。

这一片都是此处人家埋坟之地,还有两处新坟,但是并未见人。

“任何能兴起的势力,必当法令一出,则莫不遵守,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

葛世峰持着砍刀,砍着前后的植被,渐渐露出一个轮廓,能看出大致的布局。

他留下来会更有前途。

他的兄弟李如靖,当年陪将军去辽阳,赶了一路的马车,学习了不少的经验。

众弟兄打闹的时候,也都听闻并了解了一些。

葛藟又不想走,想要多留一回。

“犹如大宋开国。”

可见是和自己一样,回来埋置了故人,又已经离开了的,活下来的幸运儿。

此事上,她其实也有私心,所以面对夫人,有些心虚。

葛世峰来接,府里人送出来葛藟,还有夫人的四轮马车,马车里装了不少的行李以及银两。

葛世峰看了看天色。

林如海的论道,唐清安听得认真。

“哥,伱真的决定要去朝鲜吗?”

……

周氏拉着葛藟笑道。

葛藟低着头。

夫人希望她主动提,但是她却在此事上装傻,并没有回应夫人隐晦的话语。

金江镇这回收复了大量的失地,其中包含了葛世峰兄妹的家乡,趁着年关前。

秦可卿向周氏说道。

唐清安不如林如海,随地可捡起古今事,以此比拟之,但是唐清安有自己的想法。

林如海沉思后,笑道。

管家把此事告知了周氏,周氏又告知了夫人。

但是自己不同。

见状,周氏也不再多言。

葛世峰平静道。

此地已经没有什么好呆的了。

但是没有让马夫跟随,而是自己架着马车,带着妹妹离开。

从屋子中,找到了一些父母的用物,葛世峰挖了一个小坑,埋到了祖坟外。

听到妹妹的担心,葛世峰仍然一脸的平静。

“夫人一向重视你,这也是夫人对你的心意,何必推辞呢。”

她的哥哥,更是成为了金江镇子弟新一代中的翘楚。

除了写信给自己的父亲,让秦钟来金州做事,同时要让一些出色的子弟,去朝鲜陪同小乾。

作为辽东的政治中心,金江镇的文武官员,都在此安家,加上工匠军民。

府中谁不夸她,以她的品性,也不怨夫人独宠她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养。

林如海畅畅而谈,言之有物,又顺应金江镇的需求,唐清安细思之后,深感有理。

葛藟咬着自己的手指,又蹲了下来,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掉。

葛藟鼓起勇气,终于走了过来,掉下一路的眼泪。

秦可卿知道自己的夫君有大才,多少学了些他的手段。

凭借他的才能和治理经验,已经获得了金江镇官员的认可,为明年的分田,以及即将设府之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所以辽东的土地上,要改动旧有的制度。

大辽盘踞万里,因为积弊,被金国取而代之,夺去一半大宋之地。

林如海不敢自专,谦虚了一番后,才认真说道。

事关数百万民生之事,哪怕一定的错误,都会导致伤害不少百姓的利益。

早已取了周围干枯草垫在地上,同时拿出纸钱焚烧。

前番金江镇刚出炉的,放在国内的环境,是不近人情的条令,不可能落到实处。

葛世峰问道。

这都是小乾未来的班底。

葛藟这才安静下来。

葛藟乖巧的点点头,虽然知道车厢外的哥哥看不到,忍着通红的眼眶,顺从的下了马车。

同样的凸起之处,每次看山下的城池,都会有新的变化。

马车停在了道路边上。

两兄妹就这么忙碌了了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