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投靠(2/2)
见对面的蒙古骑兵有了防备,阿克敦选择了撤退。
忠顺王带来的幕僚和官员,以及金江镇军司的官员,一起在舆图面前。
牛承敏负责前军,武震孟负责后军,直取塔山铺,进攻海州城。
周围收到煖兔急传,赶来的台吉们,纷纷对阿克敦露出嘲笑的目光。
哪怕蛮族选择先攻打忠顺王,或者史鼐,金江军都能及时救援,并且形成前后夹击之态势。
唐清安是如此认为的。
“宰赛台吉在我国,一直享受优待,大汗以兄弟待他,请煖兔台吉放心。
蛮族以游猎发家,看出了宰赛的野性。
而现在的三路大军,营口到海州不过百里而已,蛮族分兵则是自寻死路。
不日我大汗,必定放宰赛台吉归去,请让开道路,放我众过去。”
就算没有锦州军将领的书信,唐清安也不在乎。
只要解决了蛮族大军,整个辽东都将任他取,而不是在乎目前的小利。
可是辽西守军对煖兔的计划,一直都没有重视,或者也可以说,辽西守军无力发动进攻。
“锦州军收复北镇,你愿意?”
……
“蒙古军如果配合蛮族大军,那么锦州军就负责收复北镇,牵制蒙古军。
不管是锦州军,还是国内援军,都担不起这个大任,反而强硬的逼他们主攻,只能导致大败。
最后煖兔等不下去,自己独自带人去沈阳救人,大败而归。
国内援军有数支战斗力不错的,战斗意志也很强,可是兵少且不熟,互相间不够默契。
蒙古骑兵骑术的确娴熟。
听到唐清安的想法,自己所部不需要正面硬碰蛮族主力,史鼐对这个计划有信心。
唯独金江军,十二万大军,不但比锦州军和国内援军的数量合起来都要多。
遍观唐清安多年来的作风,吞下去的肉,什么时候会吐出来。
阿克敦听到煖兔的话,脸色阴晴不定。
对于自己的金江军正对蛮族的主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国内援军,则正面攻打蒙古军,我和朝鲜援军,合力攻打蛮族大军。”
虽然已方只有一千人,对方有数千人,可是打仗来,对方的弓透不了他们的甲,对方的武器,也伤不了他们。
阿克敦千骑兵,留下了一阵尘土,很快就消失在了坡处。
他是看着唐清安在他的支持下,如何建立金江镇,从一名小小的百户,七年间成为平辽侯。
阿克敦盘算着双方的实力,要不要突袭把煖兔也俘虏过来。
关押了这么多年,宰赛不但没有被驯服,反而内心藏有报仇的意志。
他有这个信心。
煖兔向众人解释,皇台吉定然不会轻易的放过此事,一定会想另外的办法。
忠顺王没有等到贾鉴回来,如果蒙古继续支持蛮族,锦州军如何能支援金江军。
他不准备等待,而是主动前去接触大周的使者。
萨尔浒周军分数路,需要行进千里,因此让蛮族老奴有机会,可以分而歼之。
锦州军对抗蒙古骑兵,是有这个实力的。
毫不夸张的说,前方打仗,后方大营还在行军。
“朱秀负责左翼,从耀州驿,和国内援军互为犄角,彭大海负责右翼,从汤池堡方向,出击析木城,稳固大军侧翼。
“不得了啊。”
听到史鼐的询问,唐清安没有深言,不过还是简短的告知了一句。
作战思路倒是简单。
“我亲自驻营口。”
宰赛一日不归,尔等休想路过此地。”
史鼐又去见了忠顺王,然后同样商讨作战计划,对于金江镇的思路,有没有需要改变的。
阿克敦的表现,被煖兔看在眼里,心中升起一股愤怒。
不过具体的事务,以及作战战术,则由下面的将领们商议,最后由军司调度。
李道信,李伯升,陈凯武,李胜虎,张薄,郭英,于志,陈宏,邓兴,李齐十位参将。
说做就做,他要赶在皇台吉之前,和大周的使者联络上,因此率领自己的人马,往西方赶去。
以前他多次主动联系辽西守军,却得不到回应,现在有了机会,他不想错过。
贾鉴不知道复杂的形势,轻易的到了敖汉部,见到了大首领歹青。
史鼐觉得唐清安一定有他的招数,不过自己还想不出来。
两家关系非同寻常,自己也算是他的长辈。
而唐清安也招来武震孟,朱秀,牛承敏,彭大海四位总兵。
蛮族兵强马壮,盔甲精良,而蒙古各部马弱弓软,衣裳破烂。
二十余万大军,一路施展不开,纯属浪费兵力,乃最下策的添油战术。
“决战场还是在营口。”
史鼐又回来了。
以宰赛的身份,放他归去后,那么意见不合的喀尔喀各部,必定重新整合起来,共同进退。
如果蛮族大军出,则全军联合绞杀,不给蛮族大军留退路,务必全歼蛮族大军,为收复辽沈打下根基。”
四位总兵,打了七年的大仗,游击战,偷袭战,防卫战,大兵团作战等等。
牛承敏可能有走后门提拔起来的关系,其余的武震孟,朱秀,彭大海是十几万士兵中脱颖而出的。
才能,资历,经验都是一等。
因此众人对自己的目标,满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