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天下英才入金州(1/2)

“晚辈柳湘莲,拜见平辽侯!”

第一次见面大名鼎鼎的唐清安,虽然两人都年轻,柳湘莲却恭敬的行大礼而拜之。

如此以谦逊,以晚辈而居之,属实不同柳湘莲以往的个性。

“哈哈哈。”

唐清安痛快的笑道,对眼前这名江湖气十足的世家公子哥,极为的有好感。

亲自上前扶起他,仔细的打量几眼,满意的点点头。

“好一个冷面郎君!”

在红楼中,有众多的世家子弟,例如贾甄史王薛等等,大多不堪入眼,惟有两名世家子弟认为有才性。

一名冯紫英,一名柳湘莲。

此两人皆入自己手中。

柳湘莲一名破落子弟,能在京城勋贵子弟中获得认可,就是因为此人常一言令人醒悟。

大厅的内室,林如海正教着唐晏乾写字。

以平辽侯所言,不日自己将会进入金江镇上层的视线,所以对于自己来说。

不同于京城子弟的傲慢,他们虽然傲气,却不会排挤冯紫英,可也不会轻易的接纳冯紫英。

自己都不想费心思,选择用省力的打骂,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效果,可见最后如何。

他知道柳湘莲的才能,而且这事自己也插不上手。

“民活不下去,不只是陕西,周边的百姓同样如此,朝廷又不赈灾,且人祸大于天灾。

这行人中,冯胜之认真的看向柳湘莲。

孩子能打童工,大人不一定还能吃得了上学的苦。

柳湘莲听到平辽侯的吩咐,心中大喜,压住心中的喜悦,和冯紫英两人向平辽侯告退。

冯紫英去了军营,他也没有怯场,镇定的随那人而去。

“新气象!”

他只有满心的无措,内心只能畏惧,害怕。

将军认为陕西民乱会拖垮大周,在这些人中已经不是秘密。

三饷并不多,诸公眼里认为三饷导致民乱,可我不敢认同,就算免了三饷。

前者是公衙,后者是唐清安居所。

三四岁的孩子最喜动,林如海知道读书的苦,费劲了心思,才让平辽候公子喜欢了他的课。

晚间。

金江节度府,平辽侯府。

在金江镇节度府。

因此外间的金江镇文武,知道里间有公子学课,偶尔还会走进去考察下功课,夸耀一番。

我会通知金州文武,请你当众告知陕西民乱之情况。”

从侧面反馈出,金江镇日益兴盛,从当初的荒芜之地,到如今的人才主动效力。

唐清安心中升起一股自豪,不光金江镇人才济济,且各方英才都在投奔金江镇,或者心向金江镇。

可是他这回第一次入金州,一路所见所闻,令他幡然醒悟。

人祸是三饷的十倍,百倍,更有人欲难填,不改变人祸,民同样也会活不下去。”

因此冯紫英在金州,见到好友柳湘莲的到来,真心实意的高兴。

金州的子弟,没有去过京城,绝大部分人连辽东都没有出过。

寻常的百姓,如果也能像他见过这么多市面,也谁能判断出来的。

已经和平辽侯府分开。

三四岁的孩子做错了事,例如用玩具打电视,吼他骂他甚至打他,他并不明为什么打电视,然后自己也会被打。

“平辽侯长子是神童。”

以要为唐晏乾养气度为由,请唐清安酌情允许唐晏乾,参加一些不重要的会议。

如此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孩童,令众人啧啧称奇。

朋友终于走上了他认为正确的道路。

柳湘莲没有扭扭捏捏,大方的随冯紫英前去。

三四岁的唐晏乾,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因为唐清安不讲究父严子孝这一套。

唐清安得知后,不以为意,他知道这种风气不好,可是他还能故意把孩子教傻不成吗?

柳湘莲进来后,见到有人从里间出来,并不知道里间别有乾坤,只以为几人在里间谈事。

从文武兵民出发,一下子就可以全部囊括。

虽然如此,金州的这些子弟,认定了金州是天下最强大的,同样傲气无比。

趁着凉意,两人在院中小酌。

过了三日。

冯紫英没有同意。

几年来战功有,又是勋贵子弟,在金州有自己的院落,官房虽然不差,却也不会让柳湘莲去官房住宿。

孩子从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晚上写作业,比大部分大人上班的时间要更多,更难受。

前番旧辽东经略魏毅,上任初和平辽侯势同水火,他背景强大,以致于金江镇陷入被动。

大周国内官员奢华,出行铺张,武官跋扈,寻欢作乐,士兵猪狗不如,百姓神情麻木。

柳湘莲也在感叹。

金江镇节度府。

“朝廷还有数百万军户,可以抽调源源不断的士兵,还有各地的民兵乡兵。

他能认出金江镇是新气象,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对比,就能分出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