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决战(2/2)
金江镇的百姓都是农民,没有长久的训练,打不赢出生于老林之间,善射的蛮丁。
“七年了,有如今的局面,真是令人感叹。”
将军未下令,队伍没有因此而停留。
“蛮族的存在,有些拖累我了。”
天下间。
再也没有比这,一眼望不到头,即将成熟的农田,能更让人高兴的事了。
这些面孔年轻的子弟们,骑在济州岛供应的战马上,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自信。
蛮族的存在,导致唐清安什么事都无法做。
那么他就理解了,为何将军生出了,明年就要和蛮族决战的想法。
众人对国内情况不熟,听到谢友成的告知,大多人都感到不敢信。
问了来人,那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说是军司的要求,让两人回去叙职。
一年的兵饷是一百八十万两,粮饷是六十万石,还不包括打仗时候的行粮等等。
靠着双方不多的信任,以攻灭蛮族的理由,能从大周挤出所需要的物资。
谢友成觉得可以继续等几年。
既要打仗,又要兼顾民生,更要周旋于朝廷,还要调动朝鲜,不光是将军。
在将军未出海前,乃至头几年。
农田的农夫,很多人都被征召做过民夫,有的人认出了队伍中的旗帜,其中有人在田埂上,向马车磕头。
原来的四百余名亲卫,又从营口带回了亲卫营派出支援营口的小将们,近千人的队伍,延伸了一长列。
陶杰和刘兴祚,来自金州的快船,停留在了汉江上,两人查阅了来人递来的公函,皆一头雾水。
朝鲜虽然有三百余万民,但是民生困顿,如何能抽出五万兵呢,将军的要求,太过让人为难了。
谢友成压下内心的激动,开始衡量己方的实力。
金江镇完全落于下方。
“就怕朝廷方面消息保不了密,将军的奏疏刚到了朝廷,很快就被蛮族得知。”
虽然有所准备,可是听到将军所言,众人内心都感受到了压力。
“呵呵。”
“不管大周如何,但是以咱们目前的形势,明年两年,的确是最合适的时候。
想要靠金江镇三百万百姓,供养十万野战军,有些吃力。
“朝鲜必须出军,此事绝对不能光金江镇做出牺牲。”
例如小乾。
当一个人活得够久,就会对世间上大多数的事情,逐渐都会兴趣,因为已经厌烦了。
习惯了上国做派的人,这些年来,也习惯了将军如此。
文官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朱文,顾道初,贾鉴,陶鏴,陶杰。
“民乱。”
可是他等不了。
两人一文一武留守朝鲜,怎么会临时让两人都回国呢。
唐清安看到了围着马车的年轻小将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年轻的活力。
唐清安当然也想等。
以及大周国内的援兵,破船还有三千钉,总还是有能打的军队。
二人回到金州不久,即得到将军派人来唤的召见。
谢友成可以为金江镇的官员自夸的说一句,天下无出其右。
蛮族本身,加上归顺的蒙古,可以聚集二十万大军。
蛮族大军已经撤军,他们就不用留在前线了。
十万野战军。
听到五万这个数字,陶杰和刘兴祚互相看了看,皆不敢应承。
“明年我要和蛮族决战!”
大周可以供应十万,二十万野战军,而金江镇的话,是很难供应的。
他们倒不是惧怕蛮族,不过是认为,明年就要攻打蛮族,是否有些吃力。
真到了决战的那一天。
论民政。
唐清安二十五岁了。
大周朝廷也将无力供应金江镇的军饷粮饷。
从镇江修往到旅顺的直道,又从凤城,岫岩修通了山道,虽然绕了一大圈,可到底不像以前。
不光是他们,连去各地巡视,为秋收做准备的冯胜之,顾应时等人都招了回来。
朝鲜军弱于蒙古骑兵,也弱于蛮族八旗中的汉军。
谢友成听完将军的担忧,认为民乱会拖垮大周,他不知道该不该信,不过将军如此认为。
这件事的确不怎么难。
另外还有民夫,战马的草料等等。
当然金江镇也可以选择抽丁,还能拉上朝鲜军。
陶杰比较谨慎,翻来覆去的询问那人,那人最后推诿不过。
“明年六月进攻蛮族。”
哪怕加上每年金陵往旅顺的商贸,还有济州岛的商贸等事项。
“我会上疏朝廷,关于明年平蛮之事,不光请求调集物资,也请调国内精兵。
谢友成作为军司司马,开始为众人讲解未来几年可能的形势。
“这么多军力聚集,还有众多的民夫粮草,就算朝廷能保密,蛮族也会提防的。”
“总之还是会有影响,蛮族少得知一天,我们就占了一天的便宜。”
众人围绕明年攻打蛮族的计划,开始商议了起来,你一言我一样,甚至开始了争论。
明明字面上的实力弱于蛮族,可却没见到谁的脸上有畏惧之色。
前番的担忧,只能说明众人做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