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1/2)

“世间何人最期望天下太平?”

唐清安不等林如海说话,一边沉思,一边露出坚定的眼神。

“从大泽乡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喊的口号是伐无道,诛暴秦,乃至千年间。

不可计数的农民起义,都是以安民,均田等为目标的口号,。

没有一支真正的农民起义队伍,是以要做皇帝而呐喊的。

反倒是皇室,世家,官宦子弟,武将等,造反大多都是以做皇帝为目的,打出的旗帜。

这说明了什么呢?”

金江镇的文武,机密都在此处,乃至学问最深的林如海。

唐清安的目光炯炯有神。

没人回答。

林如海也在思考。

“杀尽不平方太平。”

因此没有会认为百姓不希望太平。

唐清安看重的,是金江镇官员对自己才德上的敬佩,如果他也宣扬唐清安这套理论,认可唐清安的理论。

可是不少的流氓,盗匪,野心之人,这些真正作歹的人,会顺势加入其中。

还有人说要做皇帝,大家也会说此人是疯子。

谢友成,顾应时,二人则认真思考将军所言,越发佩服将军,也更加认可此言论。

一封书信,更是被大量转阅。

将军的思想,如果在金江镇传开,获得百姓的认可,无异于和朝廷割裂。

可是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那么唐清安用金江镇的积蓄,乃至金江镇子弟的性命。

文官的笔中,史书对农民起义之事,只写了其发生后,国家败亡,然后民族如何沉沦。

“可见农民才是天下最渴望太平的人。”

儒家。

唐清安下了命令。

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贾鉴,林如海,都是精明的人,至少不愚笨。

皇帝的原生地,这片土壤挥之不去,驱之不散,附着在许多人的身上。

金江镇没有大户。

难怪他不到十年,就建立了如此基业。

“天谴魔军杀不平。”

“打抱不平。”

谢友成,冯胜之,顾应时三人又不同。

农答,前此皆膏腴之业,差粮如何得蠲?

问农,何不耕?

农答,无牛

他站起来激动的说道。

冯胜之心向朝廷,乃从小读儒书,受其熏陶,和忠君就是爱国一个道理。

认识什么是民心,才知道民心的威力有多么的强大。

遇到了适当的气候,适当的温度,就可以发病。

“可是流民作乱后,不少事也是令人惨不忍睹的,如果把流民作乱定义为正道。

不只是天灾,更是人祸。

陕西流民作乱,哪怕导致大周国家败亡,责任是大周无道,而不是流民霍乱天下。

他们还没有到和百姓脱节的地步,思想上还是百姓。

见状,林如海不再犹豫。

把朝廷的败坏归之于百姓之上。

他以前认为自己应该接近了圣人的地步,可是见到了真正的美色,此一道上他就完败。

唐清安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霍乱天下的,绝对不是陕西流民。

陕西的百姓都要饿死了,朝廷不作为,如何就不能求活呢?”

他就要未雨绸缪。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唐清安一句句说道。

因为他也认清了自己。

即不愿接受,又无话可辩解。

但是这些思想明面上不在了,却一直都在。

他们有什么资格和底气来反驳?

好厉害的人。

那么金江镇的官员,谁敢不服气?

只有金江镇的辽民,认识并接受了这个道理,他率军出关时,才能继续保证金江镇上下一心。

不可计数的农民队伍,大部分都是淳朴的农民,以求活为目的。

即吃不饱肚子,还要屯田,修建水利等。

“天补平均大将军。”

这等权势。

以彼之矛攻子之盾。

至少脱离不了低级趣味四字。

“明日起,学堂,军校,乃至军中,官府都要思考。”

在某个大变以前,有人敢说不要皇帝,大家会说此人是疯子,当某个大变以后。

问农,何以无牛

他们会投机,纂夺权利,农民起义遇到挫折时,他们就会背叛,分裂,到处扰民。”

“自晨出发,出郭门二十里,又行四十里,此日天色甚霁,搴帷而眺,则四十里中一望皆黄茅白草。

不过此事不好轻动,动则天下为敌,至少现在金江镇的认知,绝对要改。

“伐无道,诛暴秦。”

林如海佩服其人。

当真的降临之时,谁敢说自己能拒绝之。

唐清安抛出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投入了本就不平静的水面。

农答皆是如此。

民族的沉沦,不归罪于朝廷,反而归罪于流民,实在是无稽之谈。

原来的大户都消亡在了蛮族的手中。

以这三句话来问道,众人都来评论百姓愿意不愿意。

金江镇不只是抛出了问题,把多年来陕西流民的遭难,都细致的下发了。

心中也装有辽民。

“将军之言,令人恍然大悟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