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天下大乱(1/2)

林如海是大才。

科举这道门槛,至少儒教文化上,金州是无人能及的。

探。

只这两字,就值得金州上下络绎不绝的拜访,更不提此人和将军的关系。

更兼巡盐御史一职,眼界开阔。

金江镇第一文官冯胜之,慕名来拜访,也是满意而归,常对人言,盛名之下无虚士。

这话一传开,拜访林如海的人络绎不绝。

“金江镇名不虚传啊。”

院子里的树下,林如海难得今日清净,整理这些时日对金州的了解,才发出了如此感叹。

越是深入金江镇,越是看清楚金江镇的实力有多么强悍。

五月。

将是他后半生要生活的地方。

她幼年失母,本就不好说婆家,才忍痛不顾她年幼,就送去贾府,由她外祖母所养,想着能攀结一门好亲事。

唐清安见到林如海进来,也不怕他听到。

他没有死,有贾府的关系,乃至平辽侯的关照,哪怕没有直系亲族,隐匿的家资也不会被人侵吞。

民乱可怕又不可怕。

秦可卿担忧林如海因为罪臣的身份,教育小乾而束手束脚,所以才请见林如海。

笑得不停。

“好一个霍乱天下。”

如此大难题一去,如何不喜呢。

唐清安等来了陕西柳湘莲送来的急件。

女儿想要来金州,林如海欣慰其孝心,但是并不同意。

更重要的是政治清明,上下团结一心。

唐清安把民乱的急报递给了林如海,林如海接过来一看,深吸一口气。

告辞后。

“太太有事尽可吩咐,愚人定当勉力为之。”

林如海在门口被人拦住,听到此言,林如海还以为平辽侯找他,也是为了秦可卿之事。

林如海得人禀告后,得到允许,进厅后就听到了唐清安的话,惊的目瞪口呆。

六月。

贾鉴低着头,憋的极其辛苦。

“农民起义是为了造反,还是为了求活?又或者是朝廷无道才导致的天下大乱,还是农民起义导致的天下大乱?”

他深深的认为,以女儿的品貌,只会跟一般人家引来灾祸,就算低头去高门贵地家中做妾,则会为她引来灾祸。

民三百余万,精兵十万。

难怪平辽侯面对朝廷,如此进退自如,毫不在意。

心有不甘亦无可奈何。

他虽然因为城府深,从见平辽侯府管家李敦,到亲见平辽侯,乃至金江镇各官的请教,他都面色如常,十分稳得住。

将军笑,众人不敢笑,皆面露严肃。

平辽侯如此疼爱滕妻庶子,以后把正妻放到如何位置?

家室不平后患不小啊。

廊坊外的院落中。

还有三年即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所以他这一支不用考虑后代。

林如海沉吟了片刻,还是以太太相称为好。

营口战事没有变化。

“不敢,不过平辽侯所言,的确令人震撼。”

“林公如何看农民起义?”

贾鉴默默的念道。

林如海交待着。

金州。

至于后代坐吃山空,他倒没有放在心上。

自己因为皇权的斗争而被发配的,更是被皇帝迈向亲政的步子中,第一个被抄家之人。

唐清安笑了。

哪怕太上皇病愈也无可奈何。

“哈哈哈。”

加以京城局势混乱,金江镇至少得五六年的太平。

锦州战事未决。

这封信六月中出发,如今已经七月末,又过了一个多月,不知道当地又是如何形势。

……

“令林公笑话了。”

陕西一地作乱,各地响应,全境局势败坏之快,令人反应不及。

秦可卿坐在里间,隔着门满脸担忧,忧虑对方不快,说话都陪着小心。

“先生,将军召见。”

不过这不是他该担忧的事,他观平辽侯其人,年纪轻轻就做出这番基业。

不曾想自己也有被流放的一天。

这回偏惹人笑话,做不自量力之事,请先生来,并不敢插手先生教育之事。”

唐清安说的话令众人摸不着头脑。

太上皇当年令所有人意外,重病而愈,名器还在他的身上,因此他可以轻易的恢复权势。

第二日。

此妇人是林如海十余年前所纳之妾,其余姬妾年龄都不小。

“我再想想。”

怒火填膺的流民们各持利器,从西门拥进公堂。张斗耀见势头不好,吓得躲进私宅,被流民追上乱刀砍死。

“林公入金州虽然时日甚短,可是其才其德无人不慕,无人不请教,才学二字,金州之冠也。

他是以为这民乱会导致大周国势崩溃吗?

林如海不确定,抬头看向唐清安,结果却碰到了唐清安的眼神,也看着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还没有下定主意,贾府派人来问,告知林黛玉态度坚定,他也还没有松口。

这些人都不怎么管事了,只有此人年轻些,打理府里的杂事。

“将军,大喜啊。”

信件中,详细的描述了流民杀县官的前因后果。

一名三十岁的妇人,出来询问道。

对于自己的女儿,林如海极为的自信。

怕的就是蔓延开来。

可谓给足了脸面,

送了不菲的束脩,并且还提出要供养林如海一家,毕竟其家中人口不少,又没有进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