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杀招(2/2)

“至少十万兵。”

而大明和朝鲜合计十数万兵,又还分几路,当然由此大败。

第五日。

想要支援北镇,有两种方案。

搭乘城墙上放下来的箩筐,带了来求援信。

例如向镇远堡,西兴堡,镇安堡,镇静堡等等,乃至辽西走廊原来的大大小小的边堡都失去了作用。

北镇城里有六万兵。

到底是谁。

只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蛮族统一了,夺下了辽左。

义州属于他管。

以老奴的威名,谁也不知道,当他得知金州主力渡海而出后,会做出什么动作。

在萨尔浒之战前,老奴统一了建州蛮族,西海蛮族三部等,此时老奴人口已达数十万。

因此大多数都失去了作用。

皇台吉看着北镇城墙,心里愤怒万分。

城外蛮兵漫山遍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蛮兵在安营搭寨,李达祖在城墙上,领着各将观望蛮族大营。

在奴儿干司时,蛮人以部落游猎为生,因此不分老幼人人善射,连有些妇女都能拉弓射箭,射技并不差。

李达祖身后一老将,以对方的规模,推断出了对方的人数。

而这北镇竟然已经坚壁清野,非十天半个月之功,必定许久前就收到了消息。

这是对北镇最有利的。

根据送信骑兵所言,义州派了两队出城突围的求援骑兵,一部向北镇求援,一部向锦州求援。

另外各旗旗主也有自己的巴牙喇卫队骑兵。

先把军力调来再说。

仗着此堡易守难攻,才留了已经升任为游击的丁源,驻守镇远堡,并负责镇安,镇静二堡。

不过。

“四贝勒,咱们怎么办?”

连较大的镇宁堡都放弃了,后面的镇远堡,因为处于大黑山小黑山的山中。

如今老奴已全夺奴儿干司,连东海的生女真都征服,根据中国国防报战史所述,此时蛮族人口为一百万左右。

牛录额真其实就是大箭主,原是部落狩猎时,十人一队的首领,后来演变成官名。

皇台吉眯了了眼睛。

蛮族正围攻义州。

史鼐考虑辽西新兵不是蛮族的对手,在辽西走廊修堡垒,从宁远修起,一路修到了大凌河堡。

这一场仗。

虽然没想到能偷袭到北镇,但是让对方手脚忙乱一番,也是极为有利的。

从蛮族的防线中,突入进来了几名周骑,身后还有紧紧追赶的蛮族骑兵,被蛮骑射倒了一个。

现在皇台吉率领十一万大军出征,老奴的老巢,如果需要,还可以聚集十万大军。

根据他们收到的消息。

他可不信明史。

每每金州都能抢在他们前面做出应对,好像知道他们下一步的动作一般无二。

……

现在是蛮族最盛的时候。

不赌。

他只留了七千兵,还有三千兵留给了丁源。

“修寨。”

金州,锦州都在忧虑北镇。

北镇目前实际有七万兵,锦州目前有五万兵。

又忧虑蛮族奸细,命令各门紧闭不开。

或者像上回一般,以海击海州,或者直接打复州,盖州,海州一路打过去。

可就算打下岫岩,唐清安也不会选择派大军越过长白山脉出击蛮族。

新的一代的蛮人在辽左长大,反而没有了恶劣环境的磨练,比不上老一辈人人善射的本领。

他只信中国国防报战史所确定的蛮族人口。

义州在北镇左边百里距离的大城,义州到锦州不到两百里。

以十万打十万。

蛮族没有统一之前,北镇依托长城边城,修建了很多城堡。

只这一项,每年消耗数百万两的物资。

集合各旗旗兵,以及蛮人壮丁,凑个十余万善射的精兵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明史经常透出蛮族人口极少什么之类的,可以不用看,用意不言自明。

唐清安十分关心,北镇到底能不能自己守住。

这回众人面色虽然紧张,却不怎么担忧。

蛮族的军力并不少。

“北镇能不能守住?”

李达祖就不信,蛮族敢在城下丢几万兵。

蛮族兵就是再精悍,己方有城池之利,至少也能做到一换一的,甚至更高。

见到此地的状况,人们都愤愤不已。

而来求援的人说攻打义州的蛮兵,大概五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城外最多也只有五万蛮兵。

用的好就是上策,用的不好就是下策。

这对金州最有利。

城外蛮族分兵,也有六万兵。

自己兵力并不比对方少,敢出城打吗。

想到此处,李达祖叹了口气。

该放弃的就放弃。

(本章完)